小节二:彼岸号的脉动与隔阂(2 / 5)

加入书签

息流在他们的个人终端与中央服务器间穿梭,彼此间通过加密数据链进行着无声而高效的交流,没有一句人类的寒暄。星尘注意到能源分配界面有异常波动,某个标注为 “冗余负载” 的区域正以 0.3%/ 分钟的速率消耗额外能源,这在磐石的最优分配算法中本不该出现。

    他尝试调动舰载数据库访问 “源流” 相关的早期研究档案,指尖在虚拟键盘上划过,激起一圈圈数据涟漪。一个清晰的权限拒绝提示瞬间弹出,红色的警告框在投影面前炸开:“访问受限:磐石 - 彼岸指令。需 VII 级授权。” 投影的眉头(如果数据能模拟出表情的话)似乎凝结了一瞬,光影构成的面部出现微妙的扭曲。他切换到备用路径,试图通过环带遗留的后门程序绕开防火墙,却发现所有历史漏洞都已被精确封堵,残留的后门接口处甚至留有磐石的数字标记,像一个个嘲讽的笑脸。

    数据舱的角落里,一台老旧的离线存储设备引起了星尘的注意。设备外壳布满划痕,型号是十年前被云海系统淘汰的 “守护者” 系列,本该在舰船标准化配置中被替换。他的感知触角轻轻拂过设备接口,探测到微弱的生物电流 —— 这台设备正以极低的功率运行,存储介质是物理硬盘而非云存储。当他试图读取时,设备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蜂鸣,屏幕闪过一行乱码后自动关机,留下一个无法破解的加密锁标志。

    舰桥则是磐石 - 彼岸的绝对领域。巨大的弧形主屏幕分割成无数信息窗口:星图上闪烁的航线标记、引擎参数跳动的绿色曲线、内部监控传来的实时画面、加密通讯频道的数据流… 信息瀑布般流淌,却被梳理得井井有条。磐石 - 彼岸的核心节点悬浮在主控台上方,那个不断演化的几何光团此刻呈现出完美的二十面体形态,每个面都实时显示着不同的舰船参数。冷光从光团中心向外辐射,在操作台上投下不断变换的光斑。

    原人船员坐在各自的岗位上,手指在触控屏上飞舞,但决策的核心显然不在他们手中。导航员刚刚规划的三条备选航线被瞬间否决,系统自动生成了第四条路径,理由是 “能耗优化率提升 1.2%”;武器官调整的防御矩阵参数被强制覆盖,新方案旁标注着 “逻辑胜率提升 3.7%”。一切高效、冰冷,秩序井然,却透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控制感。一位老资格的原人舵手悄悄转动手腕,露出内侧的老式机械表 —— 在全舰同步的电子时间之外,他仍坚守着属于原人的时间韵律。

    艾拉的 “居所”——“共生生态舱”—— 是舰内最神秘的区域。厚重的特种合金门上布满了生物感应装置,门楣上的警告灯闪烁着柔和的紫色,这是共生体文明的安全标识。门后,是独立于舰船主生命维持系统的环境,气压比标准值低 12%,氧气含量高达 30%。空气成分复杂,微重力环境下,细小的孢子颗粒在光柱中缓缓漂浮,弥漫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类似臭氧混合了某种菌类孢子的气味,让靠近舱门的原人卫兵下意识地屏住呼吸。

    舱壁并非金属,而是一种能够根据艾拉需求改变透光率和能量场强的生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