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五回浮生只合尊前老门当户对六(2 / 3)
p> 池老太拍案道好,池家大夫人吩咐下去操办隔天却收到原礼部尚书现内阁首辅鲍文同传来的消息,郦山公主的笄礼由皇家办了这位首辅入阁后,最常做的事就是拿着祖宗规矩引章据典纠正皇城内外一切逾制的事,要还京城一个合乎儒家正统典范的清明世界
这郦山公主是京城里的话题人物,皇家给她办笄礼,定能吸引无数注意,也正是向京城民众昭示天家规范的绝好机会鲍首辅请示景福宫后,督命礼部尚书全权筹办此事
礼部尚书接到这烫手任务,暗里直叫苦
问题出在笄礼的主宾人选上头顾家琪若是正统皇家公主,那请帝后出席列位是名正言顺即使是外姓公主,帝后出席也可算是复加的天大恩宠,难就难在景帝和顾家那点子丑事闹得全天下皆知,李太后、鲍首辅属意办这笄礼是要消除皇家丑闻,而不是再次增加话题
因此,郦山公主的笄礼,不能请皇帝出席
帝后都不出席,叫礼部怎么按制给顾家琪置办公主级别的笄礼
这还是面上的说法,实际上,就算没人说景帝和顾家的丑事谁又敢去请景帝出西内苑主持公主笄礼这种做法叫归政于皇帝,礼部尚书敢断定他要出这奏折,不要到明天早上,他的脑袋就不在他的脖子上
思来想去,这礼部尚书抱着一摞子书稿,寅夜悄悄地、秘密拜会刑部员外郎卞衡安
他找这位卞家二公子,不是因为他断案如神,也不是看他的靠山妻家势力能与郦山公主叫板,而是这位卞二公子是唯二没被顾家琪收拾的男人,另一个就是谢家小捕头谢天宝,后者智力不足以解决此事,礼部尚书就没找他
卞衡安有智谋,有能力,又和当事人有那么点子暧昧关系,他选的笄礼主人,郦山公主就算不满意,也不会把气散到他们礼部头上不是
礼部尚书打着这样的主意,把难题推给卞二公子
卞衡安听罢长官来意,沉吟后,道:公主笄礼,按制必须帝后出席,后妃称贺
礼部尚书道极是,现在是问题怎么解决?
卞衡安低语请东宫太子及太子妃
礼部尚书急得捂住他嘴巴,生怕被李太后掌控中的厂卫听到这话他低低喝道:仲卿还不知道老佛爷的意思李太后都不惜扶持二皇子打压东宫党人了,他要敢说请皇太子夫妇替景帝,砍头抄家都算是轻的,只怕全族都要卖奴作婢
卞衡安拧眉,换了个思路,道:笄礼自古都是请有德者主持
礼部尚书回道:原来定的是池家老夫人,现今天下谁的德行能盖过老太太去他还有句话没说,要不是鲍首辅多事,他压根不用头疼这事
卞衡安再道:那么男方主人也请一位同样德高望众之辈,最好是皇室中人这样就可以在皇家太庙前办公主笄礼
礼部尚书大喜,没错,李太后、鲍首辅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把笄礼的地点移到太庙
谢过卞衡安,他回章台即叫底下官员翻皇家族谱,找出一个辈份和池老太相当、有德有行、封地在京城附近的蕃王代表
“皇家宗室族长永谦王”礼部左侍郎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其他官员纷纷赞同,再没有比永谦王合适的人选了,这可是和先帝一辈的,皇帝的亲皇叔,生性严明,冲淡有礼,主持宗务公正有度,诸蕃王都赞誉有加的
礼部官员认为,让永谦王代表龙体有恙的景帝陛下,相信朝野都挑不出毛病来
礼部尚书拟好请折,递到内阁内阁再拿给太后看,李太后说了声准鲍首辅抱着奏折,到东宫,请太子朱批
太子想问问这人选为何定得这么奇怪,有什么内道道
鲍首辅回道,这是太后千岁的意思
太子憋口气,抓抓笔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