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九回潮怒风急蝶翻飞此恨未了中(2 / 3)

加入书签

年秋末夷人侵边,魏军根本守不住宣同第一道防线

夏侯雍直言不讳:能和谈,就和谈,逼急俺答部族的人,就算十个顾照光压阵,宣同也守不住

魏景帝及内阁大臣还是很重视这位亲临过边关第一战线小将的谏言,但是,阻碍太后过大寿,那是大大地不孝

夏侯雍立时请命,他愿以死相谏圣母皇太后,只要边境安宁

第二日,夏侯雍就抛出了经典的“自古忠孝两难全论”

他拽文拽了一堆何为忠,何为孝请求李太后为天下苍生之福祉考虑,“太后贵为国母,为天下之母,德显太庙,万民仰伏,然小人多戚戚,蒙蔽圣母皇太后,欲陷太后于不义,为一己之私,置黎民于水火”

套句脑残的话说,如果李太后执意要过这寿,那她就不尊贵,不慈悲,不善良了

二皇子就是夏侯雍的坚实后盾,他道宁可给皇祖母抄写一千份大慈大悲咒祈福,也不愿见皇祖母给小人暗算,折了寿福二皇子又向父皇进言,不孝的罪名他来背,他愿进太庙苦修三年为皇祖母念佛经

说实在的,文武百官很看不上夏侯雍这人,他的脸太凶,面相就不讨喜可架不住皇帝二皇子钟意啊,他介入这事意味着虞家和顾家结成战时联盟,为皇帝集权使劲儿

二皇子是东宫的有力竞争者,尽管皇太子已经入住东宫,但位不稳,皇帝哪天要废他,也不是不可能

太子见二皇子支持顾家,连忙表示支持

未来皇帝的人都出来表态,满朝文武纷纷转变口风,请皇太后亲贤君远小人纳谏言

谏言都到这份上,李太后只好取消了那个在寿诞上无条件释放战俘显她慈悲心肠的庆贺节目李太后要是就这么地咽下这口气,那也太看不起人了

这天廷议礼部尚书上书皇帝陛下,圣母皇太后慈悲尚德,勾除了战俘的余庆节目

魏景帝叭啦叭啦一通补偿,礼部尚书满意退下兵部尚书紧跟着上书,怎么和平解决北地边乱的事

朝中文臣偏向重兵护送真波王子回边境,以国宾之礼尚待;兵部及武官这边完全反对,认为无条件遣送战俘有辱国体,是不战而降;

堂堂大魏,国威何在?

文臣那派火了,喊着要放的也是你们,现在说不放的也是你们,搞毛啊

朝官打嘴仗再次开锣,如何把罕东都的真波王子这个烫手毛芋送回北夷,又不弱本国国威,还要能让然赤不敢再轻易进兵,成为朝野的焦点问题

争来吵去,夏侯雍这只出头鸟,被委以重任

做不好,就用他的头告慰李太后那受刺激的心肝儿

反过来说,谁办好这件差,谁就是皇帝心目中的第一大忠臣

夏侯俊等东宫属官,施计构陷,为的就是夏侯雍手里这份重头差事

翌日上朝,夏侯俊就上本奏说他有法子解决那三重大难题

兵部的人没把他的话当回事,看在顾照光的面上,没出言讥讽

夏侯俊不慌不忙地接着说道,一场小比试,好叫夷人知魏朝乃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不为难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也可向世人宣布魏朝并不惧他祖集兵边境

“火铳人靶子”

这五个字还真挑起众人的一点兴趣

兵部一位员外补充道,最好签个生死状,打残个把人吓死谁都与大魏无关

“此法倒亦可,”路阁老道,他打了个哈哈,“这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比试,想来北夷那边也无可推托”

另外三位辅相也相互点头,扬国威壮军势,再来一场体现本国国威的火器演练定能吓破夷人的胆,

首辅池太师也想不出好的法子,且这事也不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