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咸鸭蛋(2 / 2)

加入书签

见方寡妇她们面露不解,临春最后拗不过还是细细解释道:“也是用鸭蛋做的。我隐约仿佛知道该怎么做,以后买几斤鸭蛋回来试试就知道了。”

虽说临春嘴里说试试,可知晓她本事的方寡妇她们再没有怀疑的,必定能成的。

一通早饭吃饭,临春和方寡妇照旧提了装满了青团的竹篮子,准备出门。

昨儿个带去的青团统统卖完了,所以林婆子又多做了些个,正好凑了个百数。

虽知道自家青团不愁卖,可到底就她和方寡妇两个,若是再多做了哪里还拎得动?

量力而行,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临春两世为人,很懂这个理。

虽只多了一二十个青团,可林婆子为人诚实用料也实在,做出来的青团每个都是圆溜溜、沉甸甸的,因此这百来个青团加起来的分量实在不轻。

不过,才下肚的早饭吃的好又饱,而且心里也没有了昨日的忐忑,临春母女俩都是精神抖擞,提着篮子也不喊一声“累”就这样充满希望地出了门。

送了母女两个出门,林婆子招呼一声小虎子关了院子门,趁着天还没亮,赶紧将家里收拾干净,待会儿也要出门去挖泥胡草。

清晨的码头,依旧热闹忙碌,不同的是,已经有人认出了临春母女。

有的是昨儿个买了她家青团做早点的,还有的是昨儿个亲眼见着临春母女抓贼的。

这要是临春知晓,肯定会在心里按一个名词……“名人效应”

不过,管他呢,总归是好事。

做生意嘛,首先就要混个脸熟。

总而言之,今天的开卖,临春母女甚至没有吆喝几句,不过小半个时辰功夫,两个竹篮子里的青团就统统卖了个精光。

毕竟,临春家做的青团,糯米食实打实,味道又好,看着个头虽不如那些馒头、包子的那样大,其实比馒头更垫肚子,经饿。

说那些馒头包子的,的确是看着大,其实都是发起来的,实际面胚子能有多大?

而糯米粉可是怎么都发不起来的,做成的胚子多大,蒸起来也多大。

所以说一句实打实,真的不夸张。

正因为这样,所以哪怕临春家的青团卖的比别人的馒头略贵些,可人家就愿意啊。

馒头是便宜些,可若是个壮年汉子,怕是一口气吃五六个都不管饱吧?

而临春家的青团,吃上两三个就感觉饱了,再喝几口水,都能撑到中午也不叫饿,且这青团里头还有馅料呢,比吃那实心淡馒头的滋味可好太多了。

因着心里有个要开食摊的念头,临春今儿个出来卖青团,特意仔细观察了来买她家青团的食客,其中除了小部分的船客,大部分都是些苦力。

临春心里便有了数,到底那些船客有些会嫌码头上卖的吃食不干净,不会特意下船买这里的吃食,有条件有银子的都会直接让那几家酒楼送席面上去。

另外就是那些今日来明朝走,不过一个停靠补给的时间,这次买了下次谁还会记得她家的青团,就是想买船走了也没法再买了。

所以,不光如今她家在卖的青团,还是日后要开的食摊,恐怕主要的主顾都是这些在码头上干搬运活计的苦力了。

临春心里便有了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