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上京御书房,载入圣典秘密追查(3 / 3)

加入书签

当年之事,陛下一直心存愧疚,但为了大乾江山他又不得不那么做。

不过那赵元怎么可能会是镇国侯爷的后人?

这也太扯了!

毕竟当年调动成千上万的斥候,也不曾追查到侯爷妻儿的蛛丝马迹。

何况那时新朝初立,内寇外敌四处流窜,带着幼子逃亡的萧灵儿发生不测的概率极大。

老太监内心五味杂陈,但也像是由此想起了什么,小声嘀咕道:“陛,陛下?那之前璟仪公主遇刺一事,还要不要继续追查?”

“自然要查!”

刘坤目光灼灼,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瞬间散发开来:“继续暗中跟进查实,看看到底是不是太子的手笔,若真是他……!”

老太监顿时屏息低头,一动不敢动地静待着下文。

“若真是他,也暂时不要打草惊蛇,我倒要看看朕的这个好儿子,到底在和八方景那个老东西一起干些什么,那永宁偏僻之处……。”

随着刘坤声音低沉地继续开口,内心早已七上八下的老太监,完全不敢直视刘坤的双眼。

因为他早就得到一些消息,知道公主遇刺的永宁地界,有太子刘昊的势力盘踞。

简而言之,行刺事件若真和大皇子有牵扯,陛下绝对会龙颜大怒,掀起血雨腥风!

老太监内心惴惴,说话间就要转身跨出书房。

不过这时,身后又传来了皇帝刘坤的声音:“还有,去把国子监的秉笔大学士虞浩,还有户部王圭王大人给朕叫来……!”

老太监内心不由又是一颤,顿时对那个赵元更加佩服了起来。

虞浩乃大乾第一门阀虞家的长子,学富五车智识渊博,深得陛下器重。

王圭更是主管朝廷钱粮的户部尚书,四大门阀里王家的家主。

显然陛下不仅认可了赵元的诗词文章,更对信函里赵元的商事兴国之论起了兴趣。

这是要找两位肱骨之臣前来商议,打算准了魏无期想要据此发展商贾贸易的尝试建议。

毕竟朝廷里的任何一项重大决策,陛下一般都会先找来心腹大臣听听看法。

但是要想把商事兴国的策略直接提升到以农耕为本的层面,怕是不会那么顺利了,因为这种逆转朝纲的国策大政,必须还要获得大部分文武大臣们的朝议认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