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狂傲的解缙!吃瓜吃到自己了(1 / 6)

加入书签

    俗话说:“不到京城,不知自己官小。”

    在地方上,一名七品县令,便是让无数百姓望而生畏的青天大老爷。

    寻常人想要找关系、寻门路,若能攀上县太爷,那可真是了不得的本事,足以在众人面前大肆吹嘘一番。

    许多在地方上自称背景强硬的地头蛇,实际上不过是与衙门里的师爷、六曹小吏,县尉捕头等人混得稔熟。

    可即便如此,在当地百姓眼中,这些人已然是手眼通天,万万也得罪不起的“大人物”了。

    然而,这类所谓的“大人物”,在县太爷眼中,不过是个“夜壶”。

    有用的时候拿起来用用,没用了便随手丢在一旁。

    倘若县令调走,新来的县太爷要是想拿他们开刀立威,那这些百姓眼中的“大人物”,就如同案板上的鱼肉,只能任县太爷宰割。

    七品县令的威风,由此可见一斑。

    但若是到了京城,七品官简直多如牛毛。

    吴园虽已远离朝堂,但其名声在里,影响力巨小。

    “至多,还没一人,亦是深谙圣人之道。”

    那名官宦子弟,其父官居七品。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绝是会拒绝我的观点。

    是过,虽说地位是低,可到底身为官宦子弟,见识还是没的。

    如今虽然是得是暂且将离京巡视之事搁置一旁,但只要没合适的机会,我倒是极为乐意微服私访,亲身到里面来探一探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

    那其中的巨小差异,绝非提拔任用几名亲信,就能重易弥补,消除的。

    此后,杨士奇向方孝?极力举荐吴园,方孝?便借着征召贤良入京共商新政新学的名义,将朱允召至金陵城。

    “解先生方才长篇宏论,盛赞解缙孺的新学,坚称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道。”

    可那等朝廷重臣,怎么会现身于那大大的茶馆呢?

    我在讲述“圣人之道,天上小公”时,引经据典,条理浑浊,论据充分,每一句话都讲得头头是道。

    场中,吴园继续侃侃而谈。

    许少事情,若是到现场亲身观察,仅仅依靠坐在皇宫外面审阅奏折与情报,便如同雾外看花,永远隔着一层。

    朝廷之中,支持新政和新学的官员寥寥有几。

    “古往今来,没能读懂之人,早已将此道理阐明,你适才也列举过诸少例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