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一顶龙冠和一个历史!(2 / 3)

加入书签

傻笑起来。

确实,陈锋拿着这顶600多年的龙冠,真实的心情其实比适才看到满屋的黄金还要激动。

因为陈锋知道,历代皇室的御用之物都最有收藏价值,也是收藏界的一个永恒不变的大项受世人追捧,就连满清鞑子的便器夜壶都能拍出一个高价来。

夜壶本身很一般,属于不登大雅之堂的家用器皿,装尿用的,没见过谁家中堂方桌上摆放一个夜壶的,但这皇帝一用,那可就不一样了,因为它接近过‘皇气’,那身价就可不一般了。

夜壶如此,痰盂如此,总之凡是皇帝或者皇室御用的东西都不一般,一上拍准能拍个高价来。

何况陈锋手中的可是一顶巧夺天工用黄金织成的龙冠,而且是悲催帝朱允炆平常配带的,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绝对是国宝中的无价之宝。

陈锋敢保证他若是将这顶龙冠秘密送拍的话,准能拍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天价来,或许到时的叫价比这满屋的黄金价值还要高也说不定。

可惜,陈锋这丫的绝不会将这个龙冠换钱的,他又不差钱,密秘珍藏起来留作平时自恋用多好,包括暗格里的皇帝御用的翠玉带、玉佩,包括一边床榻里年轻的皇后孝愍马氏头上的凤冠和一应美轮美奂饰用,陈锋都不会卖的,也不会轻易示人。

至于将这些东西平白送给国家博物馆,陈锋想了下便决定不干这个蠢事,因为他给外人说不清这些物件来历,也不想被外人当作盗斗,还有就是,陈锋也不想信那些博物馆。

作为开了个收藏公司、成为半个收藏界人士的陈锋,可知道这年头的博物馆也不那么靠谱,文物维护不当损坏,莫名的‘失窃’,莫名的变赝品,就连故宫博物馆都屡出骇人听闻的丑闻;再有,陈锋也想到了爱好收藏的高老弟子、他和杨花的三师兄沈严,前段时间给他提到的一个事情,就坚定的打消了将这些物件赠送的国家博物馆的想法。

这件事还要从金丝翼善冠说起。因为明代皇冠着常服配带的的金丝翼善冠,早在57年国家发掘位于京城明十三陵的定陵,也就是时万历皇帝朱翊钧墓时也出土问世过一顶。所以陈锋手中的这顶龙冠也不算是独一无二。

可当时发掘定陵时,就是一个文物之殇,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1957年,国家在考古技术很不过关。在文物的保存、复原方面都也不过关,更解决不了考古学的难道‘时间沙漏’时,不是有良知的学者专家,给当时的发起人,首都的一位副市长反映。说此时的技术难以承担明皇陵这样大规模的发掘工作,让这人位副市长延缓发掘,然而事实上,这位副市长**很高,又纠结了另外一些‘专家教授、考古学家’发起舆论,最终组成了‘长陵发掘委员会’,发掘工作还是强行开始了。

为什么是‘长陵发掘委员会’而不是‘长陵发掘委员会’,因为起先这个委员会议定要先发掘明长陵。然而事实上这个委员会的‘考古专家们’冒着严寒冬雪到了京城万寿山下。勘探了好几天确找到不到长陵的任何线索,而后阴差阳错找到了定陵,结果,挂着羊头卖着头狗肉的发掘工作便开始了。

热情很高的考古工作者们,找到了定陵这个意外之喜后,便叫上了附近几百号农民用铁锹锄头直接野蛮挖掘。

当时。他们的技术甚至连专业盗斗都不如,这些考古工作者、‘专家’们指挥着开挖了好些天。挖着挖着又找不到定陵地下地宫的入口,若不是运气好。偶然发现了一片明代修陵工匠当年偷偷埋藏的小石碑,若不是小石碑上写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等语,这些‘专家’们还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

所以在当年,这块小石碑被兴致勃勃的考古学家叫做‘指路石’,叫成‘上帝的指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