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身体太年轻的坏处(1 / 2)

加入书签

第123章

圩日的菜市都是开全日的,倒不担心买不上盐。

只是忙碌到现在,两人都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了,因此脚步很匆急,只想尽快买了赶回家吃午饭。

盐价是衙门定好的,讲不了价。顾宝如一口气买了十斤粗盐,用干净叶片垫底,装在锅里,挑起担子就往家直赶。

这木挑子本就比竹编的重,挑着空锅空担子不觉有多少分量,一旦装了东西,分量感就有些明显了。

章婆年纪大,宝如不放心她顶着烈日负重,挑担的任务就落到了宝如肩头。

等从菜市赶回家,正午也过了。影子从脚底下跑了出来,亦步亦趋紧黏着人的鞋底。

大热天的,午饭吃早上剩下的凉粥就成,不过那小锅猪杂煲有猪油,已经凝固了,必须生火热一热。

浓烟从灶膛里冒出来,扩散满狭窄的灶房。

顾宝如唇缝突然吐出一句话:

“忘了一件事!”

“咋了?”章婆把柴火塞进灶膛,在烟雾缭绕中望向宝如。

顾宝如解释道:“灶房这么小,既要煮饭又要煮猪红,忙起来肯定转不开身,忘了找人糊一口泥灶放院子里用了。”

泥灶方便,家家户户都惯爱糊一口在院里。这座房子原本也有一口泥灶的,但早已烂得不能再用,被章桂当成垃圾丢出去了。

“那吃过午饭咱们去找个糊灶的过来吧,这么热的天,估摸晾两三日就能用上了。”章桂用手扇了扇面前的烟雾。

顾宝如眼珠微转了转:

“我现在就去找,财不外露,你先把院子里的东西搬进屋里藏好。”

说罢不等章桂回答,就拉住她胳膊,把人推出灶房。

灶膛里用的是木柴,离开一会儿也没关系。章桂反手拍拍屁股上的灰尘,拔腿就把放在院里的挑子、盆桶碗筷等物件往堂屋里搬。

前脚章桂抱着满怀的物件跨过堂屋门槛,后脚,宝如就捞起灶房柴堆下的斧头,塞到后腰带里,匆匆闪身出了门。

棠海药铺的路走过了数十遍,已经烂熟于心。

绕到了药铺后门,顾宝如先是把耳朵贴到木门上倾听了片刻,随后又扒在门缝,悄悄扫视过一遍。

确认这会儿药铺后院里没有人,她后退几步,把手中斧头往院门上一抛……

“笃”的一声沉闷响,斧头砸落到门内的地上,院内依旧没有任何人声,宝如彻底放下心,悄无声息远离了药铺。

糊泥灶不需要什么手艺,也不讲究外观,但却不是随便从地上挖一把土就能用,必须是盖房用的黏土才行;

这样的土含沙量越少就越黏,越黏就越坚实牢固,除了亲自上山挖,一般只有盖房屋和烧砖瓦的地方有。

县里只有一处烧砖瓦的地方,地方有些偏,顾宝如沿路打听,花了五十文,请了个人上门来糊。

带着人回到家,章桂早就吃过饭了,正坐在屋檐下的竹椅上等宝如。

宝如进院子,和章婆打过招呼,自己就急忙钻进灶房慰劳自己肚腹去了。

上门糊泥灶的是个中年妇人,头上带着遮阳的斗笠,腰间端着满满一盆黏土,先是扫视了空****的小院一眼,指了个角落的位置:

“那儿是下风口,我就直接在那儿糊吧?泥灶重,省得你们两个老人家挪位置了。”

章桂点头,把竹椅搬过去让她坐。

女人摆手不坐,蹲在地上岔开膝盖,把木盆往地上重重一扣。

“喀!”

盆沿震起地面的灰尘,厚硬的土块就落到了地上。

抡圆了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