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团结一切(3 / 5)

加入书签

蟹酿橙正好一人一个,还是得一个一个吃。

吴则成尝了一口,赞道:“果然和我以前吃的不一样,没有酸味,只有鲜甜,妙。”

“其实还能更妙,可惜当下不是吃蟹的日子,台湾也没有好的淡水蟹。”冼耀文放下匙羹,不疾不徐道:“我有想法从大陆引进绒螯蟹蟹种,在台湾找个好的水域养殖,待金秋蟹肥膏满,以走私来的阳澄湖大闸蟹的名义往外销。”

“冼先生这个想法妙,活蟹运输极为艰难,只需控制好对外销售的数量,就是卖上天价也有人抢着要。”

“我并不打算多养,一年只会对外销售数千斤,最好是找酒家合作,主做堂食,若是有人非要买回去自己做,以酒家的身份出面接待,也能免了不少烦心事。”

“这样的确好,能吃得起大闸蟹的客人没有好相与的。”

吴则成兴致盎然地回应,心中没有一丝不耐烦之意,冼耀文绕了一个大圈子从土笋冻说到蟹酿橙,又从蟹酿橙引出大闸蟹,明显是特意说给他听的,而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酒桌话题。

他对钱一直都有兴趣,知道老婆孩子已经到香港后,兴趣更加浓郁,他之前是有点积蓄,却没有百万美元这么多,为了早日摆脱砍甘蔗的日子,打点花了大半,他如今实际拥有的钱不过三十万美元,二十万刚刚交给了冼耀文,十万留在自己手里。

三十万美元只考虑他自己可以舒舒服服花到老死,可谁让他还有四个孩子,且没准再生几个,为人父母岂能不为儿女铺路,坐吃山空是不行的,开源才是正道。

冼耀文挖了一勺土笋冻送进嘴里,“有了大闸蟹开路,其他的食材也可以跟上,就说金华火腿,在台湾也蛮有市场,从大陆运到香港不难,自己仿制也不是很难。

要说金华火腿之所以好,一是金华当地的两头乌适合做火腿,二是工艺千年传承,做火腿的师傅有经验。至于金华地区的气候、水质,可能重要,也可能不重要,就是很重要,技术上也不是没有办法实现。”

吴则成夹了一块腌萝卜,持筷于半空,说出了不同意见,“气候应该很重要,我听人说起过金华火腿的制作工艺,说金华地区冬季冷凉干燥,日头温和,正适合晒火腿,夏季湿热又适合火腿发酵,冬晒夏酵才有了金华火腿的好品质。”

冼耀文颔了颔首,“那只能尝试找找低成本模拟金华地区气候的办法,若是成本太高或无法实现,也只好做个中间商。

话说回来,不想着自己生产,只做中间商的话,能做的就多了,绍兴的黄酒,杭州的龙井,福建的红菇,广东的天九翅,山东的干鲍,辽东的海参,长白山和大兴安岭的山货。

不瞒吴先生,我年初的时候迷上了东北菜,吃过几次地三仙,其他的野味也没少吃,且自创了一道青椒五掌丝,熊掌、虎掌、驼掌、鹿掌、狍掌先炖烂,然后切成丝放青椒小炒,用来下糙米饭再好不过。”

“冼先生真会享受,五种掌的价格都不菲。”

冼耀文摆摆手,“不贵,一点都不贵,都是从南北朝鲜弄来的,我和南朝鲜商人有药材生意往来,每次运药材到香港都会带些野味。

你也知道那边在打仗,用几斤白米就能从猎户手里换到野味,成本不是太高,只是为了保鲜,运输途中需要控制好温度,说着就是简单一句话,可要实现成本不是一点两点。”

吴则成看着冼耀文的脸,意有所指道:“成本贵一点也没关系,这些稀罕货运到台北,就不单单是卖上天价这么简单。”

“这桩生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冼耀文凝视吴则成的双眼,“我猜吴先生手里有一把白鹤玉扇能借来东风。”

“中国人向来重视礼尚往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