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三面风(3 / 6)

加入书签

感的交错起伏如散文诗一般展开。影片最大的美德是始终保持着素朴和自然的风格。

此外,影片摒弃了室内搭景的传统作业方式,选择外景地拍摄。虽然摄影设施简陋,但摄影师韩滢模将闲寂美丽的山寺拍得极具情致,受到了影评家们的好评。演员的演技也同样广受好评。

此片获得了第一届汉城文化奖电影单元最佳影片。

讽刺的是,导演尹龙奎已经偷越三八线,投入了朝鲜的怀抱。他偷越倒不是因为意识形态,而是朝鲜具备更好的电影拍摄环境。

大哥给钱不含糊,二哥有事真上,人民军军官的生活条件杠杠的,文化宣传口子上的人小日子也不差。

相比韩国这边,电影并不受李承晚重视,从影人士也未被列入国家精英范畴,优待是没有的,汉城连丢两次,原本集中在汉城的韩国电影行业南逃两次,跑一次死一批,没死也好不到哪去,一如崔银姬这种与丈夫分离,混得惨兮兮的大有人在。

因为投资电影的资本从汉城跑到了大邱,导演、摄影、演员等等,自然也跟着往大邱跑。人一旦饿肚子,脑子特好使,嗅觉也特灵敏,一闻就能闻到哪里能找到饭辙。

就这么着,大邱成了当下的韩国电影制作中心,导演满地走,演员多如狗,能给饭吃,再给几支烟抽,吆喝一声就能攒一个剧组。

《朝鲜战争》的汉城摄制小组是全员从香港带过来,大邱的摄制小组只有仨人,一个崔银姬,一个懂摄影的,还有一个是崔银姬的安保。

崔银姬从影有那么几年,但只拍了三部影片,好在她慧眼识珠接拍了当时不被看好的《心中的故乡》,出名了,身边的朋友自然变多,人面也变广,由她主持剧组,一切都是最佳配置,单是摄影就配置了好几位。

李龟永、尹逢春、方义锡、韩滢模,一个个都是有一号的人物,而且都有拍摄纪录片的经验,拍的就是眼下在进行的战争纪录片,可以说专业相当对口。

正摄影之外还有副摄影,林云鹤、柳长山、曹政浩、申相玉,都是有志于往导演发展的年轻一辈精英。

崔银姬对目前的状态非常满意,在香港不用担心生命安全,也不愁吃喝,可以安心搞创作,且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剧本。尽管被派遣到大邱负责纪录片的拍摄,但这里十分安全,且翻身农奴把歌唱。

正副八个摄影,放在以前,见了哪个她都得小心奉承,现在……

她呷了一口咖啡,捻一块巧克力轻咬一口,看向另一边在享受下午茶时光的剧组人员。

下午茶,多新鲜的字眼,没去香港之前,她在韩国的剧组没听过有这个东西,现在在她的剧组却成了标配,不赶进度煮一大锅拉面,就着泡菜大快朵颐,赶进度换成饼干,边干边吃。

今天不赶进度,吃拉面,大家吃得很开心。

就是有的人吃相差了点,吃拉面的时候,香烟不离手,吃几口抽几口,抽完一支续上一支。

剧组会给工作人员发烟,好彩牌,两天一包,不抽烟的留着带回去换硬货,烟瘾大的不太够,吃饭时使劲抽配餐的饭后神仙烟。

那个叫申相玉的吃相最难看,烟灰老往面碗里掉,他也不嫌弃,烟灰权当就面小菜。

崔银姬蹙了蹙眉,寻思道:“这么不爱干净,将来谁会嫁给他。”

“孔社长,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东亚商会的院里,金圭利笑呵呵地说道。

“金秘书,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你尽管吩咐。”孔令仙一边笑着回应,一边将金圭利往屋内迎。

东亚商会打着美国人的旗号做生意,暂时还没有势力要求吃干股,但打秋风无可避免,要孝敬的人不少,每隔几天,商会都要出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