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伦敦地产之布局(2 / 4)
米歇尔的新摊子,运营资金从友谊置业抽调,慢慢抽,一直持续到友谊置业上市前夕吸纳其他股东。
乌托邦开发在他的规划中是一家综合性企业,业务涵盖建筑设计、建筑开发以及物业管理、酒店开发与管理。
当然,这是远景规划,五年之内,乌托邦开发只会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成立子公司理想国设计院,大举进入建筑设计领域,即使一分不挣,反而要倒贴,也必须拿下几个地标性建筑的设计。
他看不上那点设计费,但看重因设计而带来的名牌效应。
金融城的地皮全属于金融城公司,几条街的租金在收着,手里压根不缺钱,既不可能卖掉巴比肯的地皮,也不会与他人合作开发,他可以惦记的只有开发设计方案。
还好,凯拉不是在他做投资时分享的巴比肯住区设计者姓名,且名字也不是很拗口,杰弗里鲍威尔,听一遍就能记住的名字,现在应该是金斯顿艺术学院的讲师,跟两个名字拗口的同事组了一个设计团队。
拿下这个团队,是理想国设计院在开业之前需要完成的事,巴比肯的设计单子他志在必得。不仅如此,他对挨着巴比肯的金巷庄园也是志在必得,因为它也是杰弗里鲍威尔团队设计的,且落成时间比巴比肯住区早十几年。
感人的效率,金融城公司现在已经在征集方案,却是到了1965年才开工,盖了十年才交付,还好按凯拉的说法,设计方案在五十年代就定下了,不会太耽误事。
第二件事,囤积地皮以待将来开发。
按照英国此时地产相关的收税方式,持有非经营性土地的成本很低,在土地开发税出现之前,可以肆无忌惮地囤积市区建筑用地。
第三件事,成立子公司托马斯莫尔建设,从承揽小工程开始做起,慢慢刷“信誉”。
工程承包商承揽工程在任何国家都有门槛,有的是资质,有的是许可证,英国玩的是体系,有一个已经成立一百多年的行业协会“皇家特许建造学会”,它营造了一个特许建造公司体系(cbc),会对工程承包商内部人员的资质进行考核,有些考核需要时间积累,否则不可能过关。
当然,考核有捷径可走,也有可变通的办法,但他觉得没这个必要,一边揽活挣点小钱,一边磨炼队伍,最终水到渠成,这样子挺好。
工程人皆知市政工程的理论利润最为丰厚,但工程能否顺利承揽,利润能否实际揣进口袋里,不至于出现待收款数亿、买包火柴却要赊账的局面,得看托马斯莫尔建设是否拥有重量级的战略合作伙伴,未来数年,公司需要吸纳一批代号为“干股”的股东。
琢磨好要做的事,冼耀文对身边的瓦莱丽说道:“有几件事要你去做,你记一下。”
瓦莱丽闻言,从包包里拿出笔记本。
“第一件事,你去一趟牛津街的电影分级委员会,我想知道怎么加入委员会以及分级标准。
第二件事,我需要一份私人执业建筑设计师的名单,其中的佼佼者和参与金巷庄园设计的人,资料做得详细一点。
你可以从金融城公司入手,想办法搞到一份拿资料人员的名单。
第三件事,你以给我找房子的名义找金聊一聊,从他那里打听一下康奈尔斯的情况,我有想法对它展开收购,需要知道经营状况和股东名单。
这件事先记着,等我离开伦敦再办,你正好有充足的时间处理搬家事宜。”
“现在就去吗”瓦莱丽收起笔问道。
“是的,今明两天你只需处理前面两件事,不用找我报到。”
“ok.”
……
萨维尔街,一条兜里不揣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