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艰苦奋斗不共情(2 / 5)

加入书签

来就是总经理,不要白日做梦,你只能从实习生做起,等做出成绩,才能一步步往上爬。”

“我是大学生。”

“休学的大学生,没证书的。”

“讨厌。”周若云撅撅嘴道:“还说让我负责。”

“不要心急,做生意不是过家家,什么事都得一步一步来。”

“算你说得有道理,我就不信我升不到总经理。”周若云不服气地说道。

“嗯,我看好你。”

“哼,你继续说。”

“说什么”冼耀文一脸嬉笑道。

“塑胶厂。”周若云在冼耀文胸口捶了一下。

“呵呵。”冼耀文淡笑一声,不再逗弄周若云,“梁知行有很多想法,但我想让他先憋着,前期我需要快活塑料给我们稳定地代工,后期等其他山寨厂成长起来,订单外放,会是更好的选择。”

“为什么快活塑料有你的股份,分红和订单款两相抵消,成本不是比找其他工厂代工低吗”

“这个问题,你听我讲。”冼耀文给周若云一个眼色,她了然地将雪茄塞进他嘴里,吸了一口,他不疾不徐地说道:“经过我的观察,当下香港的塑胶厂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大型塑胶厂,主要由上海过来的商人创办,中元、开达就属于这一类。

一类是山寨塑胶厂,开在唐楼或街铺,厂房面积几百呎,只有少量手摇式啤机,多以家庭模式年轻夫妻合力经营,员工以家庭成员为主,缺乏人事管理的概念,分工不甚明确,员工缺乏技术培训。

工厂主一般学历较低,知识水平有限,有的甚至没念过书,大字不识一个,绝大多数不谙英语,加上工厂规模小,没有完整的企业架构,没有独立的市场部门,普遍缺少企业管理知识。

就是有几家从山寨厂往大型厂迈进的工厂,工厂规模虽扩大,但依然采用山寨式的管理方式。

如今的洋行和庄口在塑胶业扮演着关键角色,洋行面向西方市场,庄口面向南洋市场,一件塑胶产品从工厂到消费者手里,一般要经过出口商、入口商、零售商或百货公司。

山寨厂十分依赖出口商,也就是洋行和庄口,洋行呢,一般都是洋鬼子主事,他们只对钱感兴趣,操纵和压价是常有之事。

庄口较复杂,老板有南洋阿伯、金山阿伯,也有本港的商人,人品有好有坏,因为捏着山寨厂的命根子,有些人可以说是为所欲为,碰到性子软或没什么人性的工厂主,威逼利诱纳工厂主女儿、妹妹为妾的事我听过几出,更有过分的,借老板娘谈一场快聚快散或随叫随到的恋爱。”

周若云脑子一转,顷刻间明白冼耀文说的“恋爱”是什么意思,她捶了捶冼耀文,嗔道:“不要拿这种事开玩笑,那些人太过分了。”

“过分是过分了点,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主要责任还是在工厂主自己身上。”冼耀文没有就此话题多言,接着往下说道:“山寨厂的工厂主一般是白手起家,创业之前背景各异,有卖塑胶原料的洋行前雇员,也有塑胶厂出来单干的行街、师傅。

工厂的发展模式和特点,与工厂主的出身存在密切关系。洋行出身的工厂主市场嗅觉敏锐,在购买原料和接单方面较有优势,在生产技术上则较依赖专才。

技术出身的工厂主较擅长产品研发、机器改良,不过在购买原料和接单方面则受制于人。

这一类工厂主,一般都抱着‘力不到不为财’的理念,在创业期凡事亲力亲为,日间跑洋行、庄口求订单,晚上返厂接续生产操作,往往通宵达旦,把自己当驴使唤。”

又吸一口雪茄,冼耀文顿了片刻,继续说道:“这种死干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工厂主不把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