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荤菜”(2 / 2)
蒜泥加醋服用,果然治好了病人的病情。
这说明除了可以佐餐外,大蒜还能治病救急。
随后的历代医学典籍中都有大蒜医疗用途的具体说明。
晋南北朝阶段,大蒜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仅次于食盐和豆豉的重要调味品。
大家做饭时常常会用到捣碎的大蒜来做调料。
同时,还会用大蒜制作混合型调味料。
《齐民要术》里就介绍了一款名为“八和齑”的调料,是由包括大蒜、姜、橘皮等在内的8种原料制成的。
唐朝时期,人们对吃大蒜的兴趣大增,不但生吃、还将大蒜捣成泥做成各式各样的菜肴,比如“蒜瓜”“蒜冬瓜”等等,甚至开始食用蒜苗,并尝试将其腌制、蒸熟,制作成干蒜苗来保存。
元明清三代,吃大蒜已经成为民间的一种常见风俗,在各种文学作品中都可以发现关于大蒜的描绘。
例如元杂剧《杨氏女杀狗劝夫》中,柳云邀请孙大哥回家一起吃饭时就说:“哥儿请来我家,让你嫂子准备豌豆炒蒜泥给你吃顿饭。”
在《水浒传》这本书里,花和尚鲁智深曾一边蘸着蒜泥一边大块朵颐享受肉食的乐趣——“智深高兴极了,用手撕开那盘狗肉,蘸满蒜泥吃了下去,一连又喝了十多碗酒”。
此外,《水浒传》中还提到了一种叫做“蒜条金”的货币,形状像蒜苗长条,因此得名。
从这种叫法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大蒜,尤其是蒜苗已经深受老百姓喜爱。
《明经世文编》里说:“姜、蒜、鱼、盐,这些是士兵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
这说明,在明朝不仅普通家庭,连士兵都会用大蒜来当调料。
同一时期的《初刻拍案惊奇》也有相似描述。
书中的北方穷军人杨化吃饭时吃的“无非是两碟子大蒜,再配上几个馒头”。
甚至在《西游记》里,妖怪吃唐僧肉的时候都要蘸蒜泥:“等到天快亮的时候,肉肯定会烂,准备好蒜泥和醋,我们可以空肚子吃了。”
不仅如此,该书中描写仙童摘取人参果的工具“金击子”,也以大蒜的形象作为比喻,称它“有二尺长,粗细如指;
同时,孙悟空还根据捣蒜的动作发明了一招武术“捣蒜打”:“等我跳高点,给他来个捣蒜打,收拾掉他。”
由此看来,大蒜文化已经在民间根深蒂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