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学会记仇(1 / 2)

加入书签

记仇总被贴上小心眼、不大度的标签,可现实里,太多人因为不记仇,把委屈憋在心里,把伤害当小事,最后一次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学会记仇,从来不是要睚眦必报、揪着过去不放,而是人性对自我保护的本能觉醒,是对边界的明确守护,是从被动承受到主动规避伤害的清醒转变。

别把不记仇当善良,那可能是对伤害的纵容。

生活里,总有人把“算了”

“没关系”

挂在嘴边,哪怕自己受了委屈:有人被同事抢了功劳,对方一句“下次带你一起”

,就选择原谅,结果下次对方变本加厉,把更多工作推给他还抢功。

有人被朋友借了钱不还,对方说“最近手头紧”

,就不好意思催要,结果对方不仅不感激,还到处说他“有钱大方”

,继续向其他人借债。

有人被家人随意指责“没本事”

“不如别人”

,每次都安慰自己“家人是为我好”

,结果家人的贬低成了习惯,慢慢磨掉了他的自信心。

这些不记仇的选择,看似是善良大度,实则是人性里害怕冲突、渴望被认可的软弱,是对伤害的默许和纵容。

而学会记仇,是对伤害边界的第一次明确。

记仇不是要报复,而是把对方伤害过我这件事记在心里,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时,懂得避开。

就像被同事抢过功劳后,记着这份伤害,下次做项目时会提前保留自己的工作证据,不再轻易把核心思路分享给对方;被朋友借钱不还后,记着这份失信,下次有人再开口借钱时,会先判断对方的偿还能力,不再轻易心软;被家人贬低后,记着这份委屈,下次家人再随意指责时,会主动说“我不喜欢这样的评价”

,而不是默默承受。

学会记仇,是对人性复杂的清醒认知。

太多人之所以反复受伤,是因为总把人性想得太简单,总觉得“对方会改”

“下次不会了”

,可现实里,人性里的自私、贪婪、失信,往往不是一次提醒就能改变的。

有人第一次被合作方坑了定金,觉得对方只是一时周转不开,没记仇,结果下次合作时,对方直接卷走了更大的款项。

有人第一次被伴侣冷暴力对待,觉得对方只是心情不好,没记仇,结果冷暴力变成了常态,自己在感情里越来越压抑。

有人第一次被邻居占了家门口的公共空间,觉得邻里之间别计较,没记仇,结果邻居得寸进尺,把杂物堆到了窗户底下。

这些教训都在告诉我们:不记仇,本质是对人性复杂的忽视,是用善意预设代替了现实判断。

而记仇,是打破善意幻想,直面人性真相的开始。

记着对方的伤害,不是要否定人性里的美好,而是承认有些人就是会为了利益伤害别人,有些人就是不会尊重他人边界。

就像知道合作方曾失信,就不会再轻易把大额款项交给对方;知道伴侣习惯冷暴力,就会思考这段思考是否值得继续,而不是期待对方突然改变;知道邻居爱占小便宜,就会提前划清公共空间的界限,而不是等着对方自觉。

这种记仇,是人性对现实的理性妥协,是在认清不是所有人都值得善待后,做出的保护自己的选择。

它让我们不再盲目信任,而是带着清醒的眼光与人相处,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学会记仇,是对自我价值的守护。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不记仇,是因为怕被别人说小气,怕失去一段关系,怕自己不够好,可这种委屈自己换和谐的做法,本质是对自我价值的贬低。

有人明明被同事当众质疑能力,却因为怕影响团队氛围而不记仇,默默忍受,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