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o章 有的人生来就是享福的(2 / 3)

加入书签

放;同样是表达观点,哪怕说的是错的,也会有人附和"

有道理"

他们的言行自带缓冲垫,因为周围的人默认"

他有这个资本"

而普通人哪怕做得再好,也可能被挑出毛病:"

你这方案不够细致"

,"

你说话太直接"

,"

你不懂人情世故"

他们要加倍谨慎,加倍努力,才能获得别人轻易就能得到的认可,就像要跳得更高,才能触到别人站着就能够到的横杆。

享福的人,甚至能把爱好变成事业。

有人喜欢画画,家里就支持开画廊;有人喜欢打球,父母就请私教,送出国参加比赛;有人喜欢做饭,家里就投资开餐厅。

他们的爱好能被精心呵护,慢慢长成可以依靠的技能。

而普通人的爱好只能藏在深夜:下班后排练两小时乐队,周末挤出半天时间写小说,假期去郊外拍几张照片,这些爱好是"

奢侈的消耗"

,不能当饭吃,更不敢指望能变成事业。

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必须优先用来换取生存资料,所谓的热爱不过是疲惫生活里的一点微光,随时可能被现实的风吹灭。

当然,生来享福的人也可能有自己的烦恼:父母的期望、圈子的压力、找不到真心朋友但这些烦恼像富贵病,和"

明天能不能交上房租"

的焦虑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就像有人抱怨"

这道菜不合胃口"

,和有人愁"

今天没米下锅"

,前者是选择的烦恼,后者是生存的困境,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承认这一点不是仇富,而是认清现实,命运分配的初始资源从来就不公平,有人拿到的是同花顺,有人拿到的是废牌,能把废牌打好的是本事,但不能因此否认拿到好牌更容易赢的事实。

有人说享福也要靠自己,可现实里,多数人的享福都建立在父辈的积累上。

父母打下的江山,能让子女少奋斗二十年;祖辈留下的人脉,能让后代在关键时刻有人搭把手;甚至家族的名声,都是无形的通行证。

这些"

前人栽树"

的荫凉,不是靠个人努力就能得来的,就像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不用自己长高,也能看得更远。

而那些父母是农民、工人、小商贩的孩子,身后没有巨人,只能自己变成巨人,这个过程要流多少汗,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接受有的人生来就享福,不是向命运低头,而是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

不用因此嫉妒,也不用因此自卑,嫉妒改变不了,自卑只会消耗自己。

就像有人开跑车,有人骑自行车,跑车有跑车的度,自行车有自行车的风景,重要的是在自己的轨道上认真前行,而不是盯着别人的车尾灯焦虑。

那些生来享福的人,或许能轻松得到很多东西,但生活的滋味不全是物质能填满的;那些需要努力奋斗的人,或许要付出更多,但每一步的踏实,每一次的收获,也有它独有的重量。

老话说"

人比人,气死人"

,就是劝人别拿自己的和别人的终点比。

有人含着金汤匙出生,有人攥着空拳头来到世上,这是命运的偶然,不是个人的对错。

重要的不是"

有没有生来享福"

,而是无论在哪里,都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条件享福的,别浪费了资源,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没条件享福的,别抱怨命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家人多一点温暖,给自己多一点希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