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o章 表面向着你的也许正是背后害你的(2 / 3)

加入书签

方工资高,不在乎这点”

而那些被她带回来的朋友,不过是她偶尔加班晚了,同事顺路送她回来而已。

更让她心寒的是,室友走时还带走了她新买的吹风机,在朋友圈图说是“闺蜜送的离别礼”

更可怕的是,这些人擅长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

他们害了你之后,还能让所有人都觉得“他也是没办法”

就像那个总说“咱们是姐妹”

的远房亲戚,借走家人的积蓄后迟迟不还,等家人上门要债,她就抱着孩子坐在地上哭:“我以为你懂我难处,孩子病着,你就非要逼死我们吗?”

周围的亲戚立刻劝被借钱的人:“她也不容易,你条件好,再缓缓吧。”

没人知道,这位亲戚用这笔钱给自家新房买了沙,还在朋友圈晒图,只对被借钱的人设了权限。

被借钱的人有苦难言,反倒成了亲戚口中“冷血、不顾亲情”

的人。

有位老员工在单位干了二十年,最信任的就是自己带的徒弟。

徒弟嘴甜,总说“您是我师傅,我肯定跟您一条心”

,端茶倒水从不间断,连老员工母亲生病,都是他跑前跑后帮忙挂号。

老员工感动得把毕生经验都教给他,连自己负责的核心项目都带着他一起做。

可就在项目结题前,徒弟突然提交了辞呈,转身去了竞争对手公司,而他带去的方案,正是老员工熬夜改了七遍的最终版。

老员工打电话质问,徒弟的声音依旧恭敬:“师傅,我也是没办法,家里等着用钱,对方给的条件太诱人了。

再说,这方案里也有我的心血呀。”

老员工挂了电话,看着桌上徒弟送的感恩师恩的保温杯,突然觉得像吞了只苍蝇,那保温杯,还是老员工帮他争取到年终奖后买的。

信任被辜负的疼痛,从来不是瞬间的爆,而是缓慢的凌迟。

就像你精心养了多年的狗,某天突然咬了你一口,你疼的不是伤口,而是那些一起晒太阳的午后,那些你喂它吃饭的瞬间,都变成了笑话。

有位母亲总在闺蜜面前抱怨女儿叛逆,闺蜜每次都帮着骂“现在的孩子太不懂事”

,还贴心地说“我帮你盯着她,有情况告诉你”

直到有天,女儿哭着说,这位阿姨总在她面前说“你妈觉得你是累赘”

,还偷偷把她的日记本拿给别的家长看。

母亲去找闺蜜对质,对方却惊讶地说:“我这不是想帮你教育她吗?看来是我方式错了,你别生气呀。”

母亲看着眼前一脸无辜的闺蜜,想起自己曾在她离婚时把积蓄都借给她,想起自己生病时是她守在床边,突然觉得浑身冷,原来那些掏心掏肺的时刻,都成了对方刺向自己的武器。

纪录片《人间世》里有位医生,总被护士崇拜:“您太厉害了,我要是有您一半本事就好了。”

这位护士每天都帮他整理病历,提醒他开会时间,甚至记得他不喝冷水。

直到有次医疗纠纷,患者家属拿出的证据,竟是医生在办公室抱怨工作的录音,而那段话,当时只有这位护士在场。

医生没有歇斯底里,只是从那以后,办公桌上多了个录音笔,面对护士依旧温和,却再也没说过一句工作以外的话。

他说:“不是不相信人了,只是明白,有些真心要分人给。”

这种清醒,不是变得冷漠,而是学会在温暖中保持一丝警觉。

就像冬天晒太阳,既要享受暖意,也要知道晒久了会晒伤。

你可以接受别人的好意,但不必把心掏出来;你可以感谢别人的帮助,但要留个心眼看他的动机;你可以对人真诚,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