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o章 虚伪的人人缘都不差(1 / 2)

加入书签

巷口便利店的老板总爱拍着顾客的肩膀说“下次来请你喝咖啡”

,但从未见他兑现过;公司年会上那个搂着每个人合影的同事,转身就在茶水间吐槽别人的穿着;同学聚会上信誓旦旦“有事随时找我”

的人,私下把借钱的信息设为免打扰。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他们像社交场上的变色龙,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明明满嘴跑火车,却总能在人群中如鱼得水。

有人愤愤不平:“这么虚伪的人,凭什么人缘这么好?”

这背后藏着一个扎心的真相,在多数社交场景里,“真实”

从来不是通行证,“让别人舒服”

才是硬通货。

虚伪的人擅长批量生产情绪糖精:同事穿新裙子,他能从面料夸到剪裁;朋友朋友圈,他永远是第一个点赞并评论“太优秀了”

的人。

这种无需成本的情绪供给,就像自动贩卖机里的廉价饮料,总能快满足他人的虚荣需求。

反观那些直言不讳的人,当朋友问“我今天演讲怎么样”

时,他们可能会说“ppt配色太丑了”

,这种真实虽然可贵,却像一杯苦咖啡,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

大学时同寝的人,从不说任何人坏话:室友熬夜打游戏影响他休息,他会说“没事我戴耳塞就好”

;小组作业有人划水,他会对老师说“大家都很努力”

这种和稀泥的态度让他成了寝室的“老好人”

,但私下里他却坦言:“得罪人成本太高,不如假装没看见。”

其实人类本能地厌恶冲突,而虚伪者通过回避矛盾,构建了一种“安全社交假象”

就像市里用保鲜膜包装的水果,哪怕内里开始腐烂,表面依然光鲜诱人。

公司年会抽奖环节,明明是内定了奖品,虚伪的人却举着酒杯对领导说:“您手气真好,这奖一看就该您拿。”

这种对规则的默契配,本质是一种社交套利:他用廉价的赞美换取领导的好感,用“看破不说破”

的智慧维持职场生态。

就像酒桌上明明不胜酒力却硬喝的人,他们不是喜欢酒精,而是懂得“干杯”

是成年人社交的入场费。

当被指责“太虚伪”

时,他们总能迅找到借口:“我夸他是怕他难过”

“不答应聚餐会显得不合群”

这种将虚伪包装成善意的逻辑,就像给毒药贴上“补药”

的标签。

一位习惯性讨好的来访者承认:“我知道说,你穿什么都好看,是假话,但我害怕看到对方失望的表情。”

这种怕别人受伤的自我催眠,本质是对社交责任的逃避,他们不敢承担真实反馈可能引的冲突,于是用虚伪搭建避难所。

菜市场卖菜的人,见每个顾客都喊“帅哥美女”

,有人觉得虚伪,却不知账本里记着:喊帅哥的顾客多买了半斤土豆,夸美女的阿姨多给了两块钱。

这种功利性社交就像市的积分系统:每句虚伪的赞美都是一笔预存的社交货币,期待在未来某个时刻兑换成实际利益。

那些永远说“没问题”

的老好人,内心可能藏着巨大的自我怀疑:他们需要通过他人的认可来确认自己的存在价值,就像演员需要掌声来证明演技。

同学聚会,有人不停地夸别人“没变样”

,实则是在恐惧自己容貌的衰老;职场中逢迎拍马的下属,往往是通过依附权力来填补自身的价值空虚。

公司里每天在朋友圈给所有人点赞的人,当家人需要帮助时,曾经称兄道弟的朋友们纷纷失联。

虚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