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存心看笑话的人很多(1 / 3)
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总有些人手持无形的放大镜,无限放大别人的失误与窘迫,在他人的狼狈中寻找隐秘的快感。
当某明星因口误登上热搜,评论区瞬间会挤满"
课代表"
,逐字逐句拆解错误,配上夸张的表情包。
职场新人因紧张而忘词,会议室里压抑的窃笑与眼神交汇,都在无声中织就一张嘲讽的网。
写字楼电梯间里,几个白领盯着手机窃窃私语。
"
你看这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搞智能硬件的,烧了两千万就倒闭了。”
穿着名牌西装的男人推了推眼镜,"
创始人在朋友圈的告别信,写得那叫一个惨,不过我早说过,没有经验就瞎搞,能成功才怪。”
旁边的女同事嗤笑:"
现在的年轻人,总想着一夜暴富,还不如像我们一样,安安稳稳打工。”
而角落里的实习生,正紧攥着手中的简历,他抽屉里,还藏着被父母否决的创业计划书。
社区棋牌室里,麻将声夹杂着八卦。
"
老李家闺女离婚了,听说在法庭上和男方吵得可凶了。
"
张婶压低声音,"
我就说她当初不该远嫁,现在好了,婚也离了,孩子抚养权还没争到,多丢人。”
王姨一边摸牌一边摇头:"
肯定是她太要强,女人啊,还是得学会服软。”
这话正巧被路过的小李听见,她捏紧购物袋,加快脚步逃离,就像是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手足无措……
图书馆自习室里,几个备考的年轻人围在一起。
"
快看,这个人又考公失败经验贴了,都考了八年还没上岸。”
扎马尾的女生指着手机屏幕,"
评论区都说他是考公钉子户,浪费时间又浪费钱。”
戴眼镜的男生冷笑:"
我要是他家人,早把他书都烧了。
这年头,找不到工作才去考公,正常人谁考这么多次?”
坐在后排的老周默默合上书本,他第七次考试的准考证还夹在书页里,而母亲刚刚打来电话,说老家亲戚又在议论他"
不务正业"
。
有些人总是习惯通过与他人对比来确认自我价值。
当目睹他人出丑时,潜意识会将对方置于更低的位置,从而在心理上抬高自己。
创业失败、婚姻破裂与考公失利的案例,恰好成为了这些人获取优越感的绝佳素材。
还有那些在普通岗位安稳度日的人,通过嘲讽创业者的"
不自量力"
、议论离婚者的"
感情失败"
、调侃考公人的"
痴心妄想"
,来缓解对自身平淡生活的焦虑。
这种扭曲的自我满足,本质上是对现实焦虑的逃避,当他们自己无力改变自身处境时,嘲笑他人便成了心理慰藉。
但看客心态的危害远远表面的恶意。
创业失败的阿辉在公司楼下被债主堵截,周围渐渐围拢的人群中,有人举着手机拍摄:"
快看,就是这个老板卷钱跑路!”
他拼命解释,却被淹没在"
骗子黑心老板"
的指责声中。
当晚,他的照片和个人信息被传到网上,连远在老家的父母都接到了催债电话。
可是三天后,在废弃的办公室里,警方现了他的血泪遗书。
婚姻破裂的林姐带着女儿搬家,却在小区门口遇到前婆婆。
"
你看看你,把好好的家都拆散了,孩子以后怎么办?”
老人的指责引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