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欺软怕硬是家族本性(3 / 4)
在后宫中飞扬跋扈。
那些出身低微、无依无靠的宫女和小嫔妃们便成了她欺辱的对象。
有一位新进宫的常在,性格温婉柔弱,因偶然在御花园中被皇上多瞧了几眼,便被丽妃视作眼中钉。
丽妃故意在赏花宴上,以常在不懂宫规为由,当众呵斥她,命她在烈日下长跪。
常在心中委屈,却不敢反抗,只能默默流泪。
周围一些趋炎附势的妃嫔们,见丽妃得势,也纷纷附和,对常在冷嘲热讽,尽显欺软怕硬之态。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畏惧丽妃的权势。
娴贵妃一向端庄稳重,她虽不屑于后宫的争风吃醋,但看到丽妃如此欺凌弱小,也决定出面制止。
娴贵妃联合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太妃,向皇后陈述丽妃的恶行,指出后宫应秉持公正和谐,不应让如此恃强凌弱之事破坏宫闱秩序。
皇后本就对丽妃的嚣张有所不满,在众人的压力下,开始对丽妃进行约束。
同时,一些心地善良的宫女们也暗中互相扶持,她们为常在送去防暑的草药和点心,给予她精神上的安慰。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丽妃又想故技重施,刁难常在。
娴贵妃挺身而出,以巧妙的言辞化解了危机,并暗示丽妃若再如此行事,必将失去皇上的宠爱和众人的支持。
此后,丽妃的气焰有所收敛,后宫中的风气也逐渐有所改善。
再把目光投向一个小村庄,那里有个小小的村长,本应是村民的服务者,却仗着自己那点微末的官威,在村里为虎作伥。
村里分配扶贫物资时,他将大部分优质资源都悄悄挪到自家和与他亲近的人家,而真正贫困的村民却只能得到寥寥无几的残羹冷炙。
有村民稍有不满前去理论,他便瞪大了眼睛,拍着桌子,利用自己的权势威胁恐吓,声称要让对方在村里没有立足之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他的儿子在学校里也有样学样,仗着父亲的地位,欺负那些家境普通的同学,抢他们的文具,嘲笑他们的穿着。
有一次,一位同学勇敢地向老师告状,他儿子不仅毫无悔意,还在放学后纠集了几个受他“蛊惑”
的孩子,将告状的同学堵在角落里,推搡打骂。
他那平日里在村中妇女群体里可谓是嚣张至极、横行霸道的妻子,一旦与邻里之间产生些许摩擦或争执,瞬间便会如同一头狂的猛兽一般,不管不顾地开始撒泼耍赖,甚至直接躺在地上翻滚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冒出各种恶毒难听的话语,让人避之不及。
每当村里组织各类集体活动时,这位悍妇更是将其自私自利的本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总会毫不犹豫地冲向那些最为优越的位置,然后凭借自己的蛮横无理强行霸占下来,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夺取各种资源。
倘若此时有旁人胆敢对她这种行为表示出一丝一毫的不满或者提出异议,那么迎接他们的将会是这女人震耳欲聋的哭喊声。
只见她双手叉腰,扯开嗓门儿放声大哭大闹,丝毫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和感受,一直要闹到对方无奈妥协退让为止。
然而,村庄并非是黑暗笼罩的绝望之地,正义的力量也在悄然汇聚。
村里的老支书,虽已退居二线,但在村民心中仍有极高的威望。
他看不惯村长的所作所为,决定站出来制衡。
老支书联合了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他们不顾村长的暗中打压,多次奔走于镇里的各个部门,详细地反映村长在扶贫物资分配上的不公,呈上一份份村民们联名签字的申诉材料,铁证如山,让镇里的领导不得不重视起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同时,村里有一位从大城市返乡创业的青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