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财帛动人心(1 / 2)

加入书签

且说正月初三,大朝会。

金銮殿上,气氛庄严肃穆。皇上明发上谕:着令忠顺王总领执金卫,户部、工部协同,即日起彻查京畿乃至全国上下所有寺庙、道观!清查度牒、田产、人口、香火钱粮用途,凡有违制、不法、藏奸者,严惩不贷!

旨意宣读完毕,,偌大的殿内竟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若是往常,这样一道明显要触动无数人利益、打破现有平衡的旨意,定会有倚老卖老的勋贵或自诩清流的言官跳出来,引经据典,说什么“佛道清净,不宜扰攘”、“恐伤陛下仁德之名”云云,进行一番激烈的劝谏。

然而今日,殿内文武百官,从阁老重臣到低阶御史,竟无一人出声反对。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的脑海中,都不约而同地回闪着昨日发生的几件大事:五皇子被圈禁读书、锦妃被降位份、高家被远调……以及,那隐约在顶级权贵圈子里流传的、关于五皇子与某位“已故”贵女的风流韵事,其中似乎总与某些提供方便的寺庙脱不开干系。

聪明人瞬间就将这两件事联系了起来!

陛下这哪里是突然想要整顿宗教?这分明是借题发挥,雷霆震怒!是为了清算那些胆敢攀附皇子、搅弄风云的佛道势力,更是对五皇子背后势力的进一步清洗和警告!

这个时候谁要是跳出来反对,岂不是明摆着告诉皇帝“我跟那些不法的寺庙是一伙的”、“我可能就是五皇子的追随者”?

于是,与寺庙道观有所牵连的朝臣们,内心虽惊涛骇浪,表面上却只能眼观鼻、鼻观心,暗自盘算着等下了朝,立刻派最心腹的家人赶紧去相熟的寺庙道观送信,让他们这段时间务必夹紧尾巴,把所有不该有的东西都藏好,等这阵风头过去了再说。

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执金卫的动作,比他们想象的要快得多,狠得多!

执金卫指挥使刘冕,早在昨日初定方针之时,便已得了皇帝的密旨。他麾下的执金卫,倾巢而出!

就在昨夜,当大多数官员还在家中享受年节最后的闲暇,或是在暗自揣测圣意时,执金卫的缇骑已经如同幽灵般扑向了顺天府境内的每一座寺庙、道观、尼姑庵!

因涉及场所众多,人手实在不足,刘冕更是毫不客气,直接凭皇帝手谕从京营守备唐大人那里调来了两千精锐兵马协助围控。

以至于大朝会还未散朝,许多官员还在想着如何通风报信时,他们想要报信的目标,早已被执金卫和京营兵士围得水泄不通!

各寺庙的主持、方丈、监寺,各道观的观主、长老,各尼姑庵的庵主……这些平日里被善男信女们顶礼膜拜的“高人”,此刻大多已被缴了法器,“请”上了马车,一路送往执金卫的临时设立的羁押所!

这一手“擒贼先擒王”、“考试辨真伪”的计策,正是源于林淡。

昨日在商议具体执行细节时,众人对于如何区分真心修行者与借佛道之名行龌龊之事的败类争论不休。

还是被各种考试荼毒了半生的林淡,说道:“皇上、依臣之见,寺庙道观中未必人人识字,但能做到主持、观主、监寺这等位置的,必然识文断字,甚至不少人对经典颇有研究。既如此,不如先将这些为首者全部‘请’来,让他们各自阐述所奉教派经典要义。若是正教,便根据其奉持的经典出题考校,答不上来或错漏百出者,必有蹊跷;若本就是邪魔外道,正好一网打尽,也省得他们蛊惑人心。”

皇帝对此计策大为赞赏,当场拍板。

至于考题?皇帝丝毫不担心,他深知朝中不少重臣私下里对佛道经典钻研极深,甚至不乏高手,正好让他们来出题“考考”这些大师真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