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推广阿拉伯数字(2 / 3)
他心中暗忖:自己连给皇上送寿礼都敢夹带奏疏,给师父送份“工作成果”又算得了什么?实用,才是对师父最好的敬意。
任学海见林淡如此笃定,又想到此法带来的巨大便利,那点担忧很快被更大的憧憬冲散了。
他眼中闪烁着光芒:“若此法真能在朝廷上下推行开来,大人,您这可是功在千秋啊!下官……下官说不定也能跟着沾光,在史书上……留下那么一笔?”看任学海的此时的样子,就知道青史留名的诱惑力有多大了。
林淡闻言,目光温和而真诚地看向任学海:“任大人过谦了。即便没有这套新法,本官也深信,以你之才德功绩,必能青史留名。”
他心中所想的,是两人共同推动的另一项影响深远的制度——算工考选。
明年春闱之后,朝廷将在各地再次举行算工资格考试,作为此事的核心操办者之一,任学海的名字,注定会与这项新政联系在一起。
任学海显然没能领会林淡话中这层深意,只当是林淡在勉励他努力向上,以期封侯拜相。
他连忙躬身:“下官惶恐,借大人吉言!”
两人又就手头几件琐事交谈片刻,便各自埋首于案牍之中。
户部公廨里只剩下算盘珠清脆的噼啪声和翻动纸页的沙沙声。
林淡的思绪却并未完全沉浸在眼前的账目中。
对于大理寺卿张大人将如何处置荣国府一事,他心中并无半分忧虑。
无他,只因那位号称铁面无私的张辕张大人,正是他祖母张老夫人的亲弟弟!
林淡甚至有些怀疑,皇上将贾家案子交给张大人,是不是存了点促狭的心思。
幸而,朝中知晓张大人与林府老夫人姐弟关系的官员凤毛麟角。
张家虽世代居住京城,也算官宦之家,但在张辕官至大理寺卿之前,其家族最高不过五品,且多为外任小官,在京中声名不显。
加之张老夫人离京已有三十余年,此番回京深居简出,除了偶尔去城外别院散心,几乎足不出户,更无人会将这位低调的老封君与手握刑狱重权、炙手可热的大理寺卿联系起来。
即便张家两兄弟常来林府走动,落在旁人眼中,也不过是众多试图攀附少年状元郎、户部尚书高徒林淡的官员中的寻常两位罢了。
林家门庭若市,他们混在其中,毫不惹眼。
有了这层坚实的“血缘屏障”向,林淡根本无需再为注定倾覆的贾家耗费心神。
尘埃落定,不过是时间问题。
他的思绪,更多地飘向了黛玉。
黛玉,正在一天天长大。如今因着守孝之期,她不便出门应酬交际,宛如一株名贵的幽兰被暂时置于静室。
但两年孝期一满,她终将走出府门,面对这个世界的风霜雨雪。
护她平安顺遂地长大,是林淡最基本的责任。但他所求的,远不止于此。他希望黛玉能活得更好,更自在,更有力量。
回溯自己初接任务时,林淡心中那份感慨愈发清晰:若黛玉能生在后世,以她惊才绝艳的才情和玲珑剔透的心智,何须困囿于深宅大院,仰人鼻息?又怎会被区区儿女情长消磨了光芒?她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立身于世,活得精彩。
归根结底,是这个时代!
是这个视女子为附庸、弱者必须依附强者才能生存的“吃人”世道,才造就了无数如黛玉般聪慧女子的悲剧。
林淡的目光落在案头摊开的、写满了新旧两种数字的账簿上。
推广新式记账法,是提高效率,是革新工具。而建立算工制度,是在培养专业人才,奠定基础。这些,都只是他宏大棋局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