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诀别(2 / 5)
——将重要信息在脑海中重新书写一遍,不同知识便能在思维的碰撞中融会贯通。此刻,他正将这几日的所见所闻在脑海中铺展开来:
胡用舟的异样:茶馆到驿站突然转变的态度;停放重物的寺庙;军中才有的鞋底花纹...种种线索如同散落的珠子,在他脑海中串联成线。
\"我知道了!\"林淡猛地睁开眼睛,眸中精光乍现,\"这个胡知县是在一人侍二主!\"
\"呵,\"萧承煊冷笑一声,手指轻叩桌面,\"倒是小瞧了这个七品芝麻官。\"
沈景明若有所思地抚着下巴:\"林兄的意思是...胡用舟在替人陷害西宁郡王府?\"虽是问句,语气却已十分笃定。
\"正是。\"林淡点头,\"而且幕后之人要么握有他的致命把柄,要么许下了他无法抗拒的好处。\"他转向沈景明,\"所以我推测,西宁郡王府涉案的应该是盐而非兵器。沈兄以为如何?\"
沈景明沉默良久,指尖在桌面上画着无形的图案:\"林兄的推断合情合理。只是...\"他眉头皱得更紧,\"军中那些人背后的主子,究竟是谁?\"
\"等等,等等!\"萧承煊突然抬手打断,俊朗的脸上写满困惑,\"你俩能不能从头说起?我完全跟不上你们的思路。\"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锦缎般的发丝从玉冠中散落几缕。
林淡先是一愣,随即失笑:\"是在下疏忽了。\"他重新斟了杯茶推给萧承煊,\"事情要从今晚茶馆说起。陈塘提出用银钱贿赂你时,神情虽然紧张却不显惶恐,这说明他认为郡王府犯的事罪不至死。\"
\"按本朝律法,\"沈景明接过话头,声音如冰泉般清冷,\"私盐案中除非是主犯,否则多判流放。若遇新帝登基等大赦之年,甚至可能免于一死。\"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萧承煊一眼,\"但私运兵器...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萧承煊瞳孔骤缩,手中茶杯\"咔\"的一声裂开一道细纹。茶汤顺着他的指缝滴落,在檀木桌上洇开一片深色痕迹。
\"所以...\"他声音发紧,\"有人想借我的手,除掉西宁郡王府?借刀杀人?他们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他握着茶杯的骨节因用力而泛白。
――
扬州,林如海府邸。
夜色已深,府邸内大多烛火都已熄灭,唯有书房的窗棂还透着明亮的光,如同暗夜中孤悬的星子。
林如海将手中的密函凑近跳动的灯焰,火舌贪婪地舔舐着那张薄如蝉翼的纸,很快便将其上的字迹吞噬殆尽,只余下一小撮焦黑的灰烬,被他轻轻一吹,便散入空气中,仿佛从未存在过。他的面容在跳动的火光中忽明忽暗,显得格外憔悴,眼下的青黑如同晕开的墨团,清晰地显示出多日未眠的痕迹。
“大人,证据确凿了。”站在角落阴影处的人低声道,他身着一身普通的青布商贾服饰,看起来与寻常行商之人无异,唯独腰间那柄军中制式的短刀,在微弱的光线下偶尔闪过一丝冷冽的寒芒,“江淮十二家盐商,皆以西宁郡王府为靠山。他们买通漕帮,在邗沟段凿沉官船,再以打捞之名私吞盐货。将官盐偷偷倒卖出去,从中牟取暴利。\"他声音压得极低,\"更蹊跷的是,属下追查沉船时,在瓜洲渡发现甄家商队夜间往栖灵寺运送铁锭,寺中僧人竟都操着关外口音,北静王府与江南甄家暗中勾结,借着修建寺庙的幌子,正悄悄把精铁运往关外。”
林如海的手指微微颤抖,他拿起案几上的另一份文书——这是他堂叔林栋两日前命林清秘密送来的。两份证据相互印证,如同两块拼合的拼图,勾勒出一个足以撼动朝野的惊人阴谋:北静王与甄家涉嫌走私铁器,而西宁郡王府则与盐商勾结、官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