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元烈帝身体变好(1 / 3)
元烈帝的确比之前面色红润,整个人丰神俊朗了许多,不似之前那样瘦骨嶙峋,一看就知是久病之体。
“见过皇上。”北寒川拱手行礼。
元烈帝放下药碗,用帕子擦了嘴角的药渍,“厉王叔前来有何事?”
北寒川回禀道,“周颐敦等人来信,不想回黔南军,他们打算继续留在了冷州城,当南家的暗兵。”
元烈帝对此没有多惊讶和震怒,只道,“他们能够舍弃荣誉和名利,只当默默无名的暗兵,就为报答南家相助之恩,朕也十分佩服他们。”
“既然他们不想回黔南军,那朕就废除黔南军旗号。如今各地兵马还算充足,这一支兵马就留在暗中,以免应付以后的突然之变。”元烈帝说道。
北寒川脸色一喜,“多谢皇上。”
元烈帝站了起来,走过来道,“既然你进宫了,就陪朕到外面走走。现在天气凉爽,倒适宜散步。”
“是!”
虽然已经是寒冬将至的深秋,御花园里并不见萧索颓败,各色各样的菊、花开得十分好,还有不少针叶的树木葱葱郁郁,桂花也还未开败,到处弥漫着浓郁的桂花香气。
元烈帝闻着那桂花香味,甚是畅快爽朗,开怀笑道,“前几日朕跟兰嫔摘许多桂花,准备弄桂花酿,兰嫔进宫也有五六年了,朕居然才知道她酿得一手极好的桂花酿。大约有半个多月,下雪之前,就能喝了!”
元烈帝心情十分好,看到一棵桂花树开得极好,就让身边的小太监爬上树去摘了好些桂花,送去给兰嫔。
“现在朕的身体还能撑着,荣西王那只老狐狸暂时不会出手,朝堂上还算太平。但这样的太平不会太久,得找到适合时机,除掉荣西王,国内才能真正太平,之后才好对抗叱云等国。”元烈帝忧虑说道。
北寒川坦然道,“叱云国的情况都在掌握之中,皇上尽可放心,只管安心调理身体就好。”
元烈帝点头,一切交给北寒川,他很放心。
宋嫔派了宫女过来请元烈帝过去,说是煮了开胃的药膳粥,元烈帝正好觉得腹中有些饥饿,便应了下来,又问北寒川,“厉王叔可要一同去。”
北寒川摇头拒绝了。
虽然他跟元烈帝亲近,但那毕竟是后宫之地,元烈帝跟妃子相处,他不宜前去。况且,他与自家娘子在一处的时候,也不想有别的人在旁看着。
北寒川去了文渊阁里看折子。
文渊阁里伺候的老太监汪大海小声说道,“近来皇上的身体越发的好了。”
“皇上身体好了,这是好事。”北寒川很高兴。
近来一切都顺利,北寒川脸上的笑容都比以前多了许多。
汪大海却是一脸的急色,担忧不已,“殿下,您是皇太叔呢!以后要继承皇位的人。”
北寒川抬头冷眼看他,“你是何意?”
汪大海大胆起来,说道,“皇上身体好了,对您……实在不利!皇上开始召嫔妃侍寝,这要是有嫔妃怀上了身孕,会动摇您的地位。”
北寒川骤然生怒,冷声训斥,“大胆奴才!本王虽为储君,但心中只有万千百姓的生计,以及江山社稷,看重的并不是皇位!”
汪大海吓得连忙跪地求饶,“殿下恕罪,奴才失言了!”
汪大海是个忠心的奴才,平日里也没有结党营私,只守着文渊阁这一处地方,更没有跟曹魏狼狈为奸,反而守住了文渊阁未落在曹魏手里。
北寒川还不至于因为他那一句话,就取他性命。
他道,“以后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话,别再让本王听到。你是文渊阁的大太监,唯一的职责是守住文渊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