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深水行舟 聚力共富(2 / 3)

加入书签

平均数上来了,但村与村、户与户之间差距很大。北部山区几个乡镇,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空壳,留守老人多,光靠转移支付和临时性公益岗位,收入很难持续稳定。下一步,必须要在培育内生动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上拿出硬招实招,同时要健全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他的发言,点出了“区域不平衡”和“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刘玉凤常务副市长紧接着发言,她的关注点更为系统:“我认为,后半程的核心,要实现‘三个转向’:一是从注重‘初次分配’的效率,转向更加注重‘二次分配’的公平和‘三次分配’的补充。 要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提高精准性。二是从‘普惠式’的增长带动,转向对重点群体的‘精准滴灌’。 要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数据库,实行分层分类帮扶。三是从‘授人以鱼’的短期救济,转向‘授人以渔’的能力提升。 重点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她的思路清晰,指向了优化分配和提升能力。

张伟副市长从产业和科技角度提出看法:“收入增长的根基在于产业竞争力。后半程,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要鼓励科技创新,通过知识产权入股、股权激励等方式,增加科研人员和技能人才的要素收入。”他强调了“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辩证关系。

民政局局长则关注弱势群体:“对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收入倍增计划不能遗忘他们。要稳步提高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

发改委主任提出了“扩中”的重点:“当前的重点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要关注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专业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高校毕业生等‘扩中’重点群体,优化营商环境,消除创业壁垒,稳定就业预期,减轻他们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负担,帮助他们稳步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大家的发言,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对策的多样性,但也出现了些许分歧:是更侧重“公平”还是更侧重“效率”?是更依赖“政府主导”还是更依靠“市场机制”?

听完大家的讨论,秦风进行了总结梳理。他没有简单地支持某一方,而是进行了整合与提升。

“同志们,大家的意见都很有价值,说明我们都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深水区行舟,不能单靠一招一式,必须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打好‘组合拳’。”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了“优化分配”、“提升技能”、“强化保障”、“激发活力”四个关键词。

“后半程的收入倍增工作,要围绕这四大支柱展开,而且要更加注重精准性和可持续性。”他具体部署道:

“第一,在‘优化分配’上,要体现‘提低、扩中、调高’的导向,更加精准。”秦风看向刘玉凤和财政、人社局长,“玉凤市长牵头,研究制定‘重点群体收入倍增攻坚方案’。一是建立全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精准识别,针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产业帮扶促其增收;针对无劳动能力的,稳步提高救助标准,确保基本生活。二是研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完善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中低收入群体负担。三是规范资本性收入管理,鼓励企业采用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但要打击违法违规收入。四是探索‘三次分配’,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参与公益慈善。”

“第二,在‘提升技能’上,要紧扣产业需求,实现‘训有所用’。”他看向张伟和人社、教育局长,“张伟市长牵头,实施‘技能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