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雪压青松韧性始现(3 / 4)

加入书签

局局长承认:“除雪防冻物资储备和专业化设备不足,尤其是应对背街小巷力不从心。”

住建局局长反思:“部分老旧管网抗冻标准低,维护不到位,隐患突出。”

电力公司总经理坦言:“电网结构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应对覆冰能力的规划设计有缺陷。”

刘玉凤副市长总结民生保障的不足:“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救助体系,在极端情况下反应不够迅速精准。”

张伟副市长指出:“关键基础设施的备份系统和抗风险能力需要系统性提升。”

秦风一直沉默地听着,记录着。待大家发言完毕,他合上笔记本,目光扫过全场,语气沉痛而坚定:“同志们,这场雪,是大自然给我们上的一堂代价沉重的课!它撕开了我们城市光鲜外表下隐藏的脆弱!我们不能只庆幸于最终度过了危机,更要敢于直面教训,痛定思痛!”

他站起身,走到城市地图前,声音陡然提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可能趋于频繁。江泉不能满足于做‘温室里的花朵’,必须打造一座能够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冲击的‘韧性城市’!”

他提出了“韧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涵:“韧性,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坚固可靠上,体现在应急体系的高效协同上,体现在社会群体的互助包容上,更体现在治理能力的未雨绸缪上!”

基于深刻反思,秦风强势推动“韧性江泉”建设行动计划。

一、 硬件加固,提升工程韧性。 要求住建、电力、水务、交通等部门,立即对全市生命线工程进行抗灾能力评估和改造升级。提高管网御寒标准,优化电网结构,增加备用电源,建设“海绵城市”应对内涝。他对各部门负责人说:“要不惜投入,把基础设施的安全冗余度提上来!这是城市运行的‘底盘’,底盘不稳,一切归零!”

二、 体系优化,提升管理韧性。 指令应急管理局牵头,全面修订应急预案,建立更高效的扁平化指挥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推行“网格化+信息化”的基层治理模式,确保预警到户、责任到人。他强调:“预案不能锁在抽屉里,要经常练,练出真本事!”

三、 社会动员,提升社区韧性。 支持刘玉凤副市长,构建“平战结合”的基层应急体系,推广社区应急物资储备点,培育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公众自救互救技能培训。他说:“政府的救援力量再强,到达也需要时间。最近的帮助,来自你的邻居。要让每一个社区都成为有韧性的细胞。”

四、 智慧赋能,提升预警韧性。 督促张伟副市长,加快“城市大脑”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接入更精准的气象、地质、水文数据,提升预测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韧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雪灾的阵痛后,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它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概念,而是成为了江泉补齐安全短板、迈向更高水平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暴雪的痕迹逐渐消融,江泉恢复了往日的节奏。但这场考验留下的,不仅仅是铲除的积雪和修复的设施,更是一种深植于城市肌理的危机意识和迈向更具韧性的未来的坚定决心。

秦风再次站在办公室窗前,阳光洒在雪后初霁的城市上,格外明亮。他深知,打造“韧性城市”道阻且长,非一日之功。但这场风雪,如同一次淬火,让江泉这艘航船,在经历了短暂的颠簸后,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薄弱环节,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加固船体、提升操舵能力,以迎接未来航路上可能出现的任何风浪。

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经过极端天气洗礼的江泉,正将教训转化为动力,努力生长出更为强大的韧性,以确保无论面对何种挑战,这座城市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