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合作共生(2 / 3)

加入书签

江绿色经济带,优化产业布局。比如,丽山生态资源优越,可以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康养旅游、高端饮用水产业;江泉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科创能力,可以聚焦绿色制造、环保科技、新能源;临港口岸优势明显,可以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国际物流、跨境电商,成为流域开放的龙头。我们还可以联合打造‘清江品牌’,共同开拓市场。”

这一次,分歧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丽山市赵强市长表示赞同,但补充道:“我们发展生态产业,需要技术、人才和市场支持,希望江泉、临港的老大哥能带动我们。比如,能不能把一些绿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环节放到丽山?帮助我们提升附加值?”

临港市钱伟市长则更关注现实利益:“产业转移和协作要遵循市场规律。临港的土地、劳动力成本高,一些传统制造业向外转移是趋势。但转移到哪里,是企业基于成本效益的自主选择。政府可以搭建平台,但不能搞‘拉郎配’。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警惕低端产业的转移带来污染转移的风险。临港欢迎的是高附加值、低环境影响的产业合作。”

钱伟的言下之意是,临港愿意转移出去的,可能是已经不太想要的产业,而希望引入的,则是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或先进制造业。这与丽山希望承接产业带动发展的诉求,存在潜在矛盾。

而江泉,既想从临港承接高端要素溢出,又希望能与丽山合作拓展绿色产业腹地,自身还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位置十分微妙。

会议在看似和谐实则各怀心思的氛围中结束,达成了“加强沟通、深入研究”的原则性共识,但实质性突破寥寥。秦风意识到,区域协同的复杂性远超预期,仅靠热情和口号无法化解根深蒂固的利益关切。

联席会议后,秦风没有坐等,而是主动出击,采取“分头攻坚、寻求共识”的策略。他决定亲自带队,分别赴丽山和临港进行面对面沟通。

在丽山市简朴的会议室,秦风与赵强市长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他没有空谈大道理,而是坦诚面对丽山的困难。

“赵市长,丽山为流域生态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江泉人民铭记在心。生态补偿机制,不仅要建,而且要建得科学、公平,真正让保护者受益。”秦风首先定调,安抚对方情绪。

接着,他话锋一转,提出务实建议:“除了争取省级财政纵向补偿,我们是否可以探索横向补偿的多元化路径?比如,江泉可以出资与丽山共建一批生态农场,包销其绿色有机农产品;我们可以合作开发生态旅游线路,客流共享,收益分成;我们还可以支持江泉的环保企业到丽山投资,帮助你们发展环保产业,把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这样,补偿就不是简单的‘给钱’,而是变成可持续的‘合作共赢’。”

秦风的提议,跳出了“要钱”与“给钱”的简单思维,着眼于构建利益共同体,让赵强市长眼前一亮,态度明显积极起来。

在临港市现代化会议室,面对精明的钱伟市长,秦风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更多地从战略格局和长远利益入手。

“钱市长,临港是流域发展的龙头,龙头舞起来,整个龙身才能活。省委赋予临港打造开放高地的使命,离不开腹地支撑。清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临港的国际形象和投资环境。上游治理好了,临港治理成本就低,城市品牌价值就高。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利益所在。”

他进一步阐述:“产业协作上,临港聚焦高端,必然需要将部分制造环节向外转移。与其零散转移,不如与我们江泉、丽山规划共建高标准的‘飞地园区’或‘产业链共同体’,由临港主导规划、输出管理、对接市场,江泉和丽山提供空间和配套。这样既能保证转移产业的质量,又能延伸临港的产业链条,增强区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