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润绿色沃土(2 / 3)
提出可行性方案。
工作专班迅速成立,由刘玉凤牵头,成员包括财政局、发改委、金融办、国资委、环保局、科技局等部门的精干力量,还特意聘请了来自知名券商、创投机构和高校的金融、法律专家作为顾问。专班的办公室灯火通明,成为方案研制的“大脑”。
争论贯穿始终。焦点集中在几个核心问题:
一是基金规模与出资结构。 财政局主张稳妥起步,规模不宜过大,政府出资比例可高一些,确保主导权。而专家顾问则建议,要体现撬动效应,规模应有足够吸引力,政府出资比例不宜过高,重在吸引大型金融机构、产业资本共同发起。
刘玉凤在听取各方意见后拍板:“初期规模定在亿元,政府出资%,其余向金融机构、国企、知名民企募集。既要体现政府决心,也要展现开放姿态。”
二是投资方向与风险偏好。 环保局希望基金重点投向雾江治理、固废处理等纯公益或准公益项目。科技局则力主聚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技术、高风险但高成长潜力的领域。双方争执不下。
张伟副市长协调道:“不能偏废。要划分不同投资板块,比如设立‘绿色基础设施子基金’,支持环保项目,追求稳定回报;设立‘科创风险投资子基金’,支持早期科创企业,容忍更高风险。分类管理,差异化考核。”
三是运作模式与风险防控。 这是争论最激烈的地方。政府部门倾向于加强监管,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市场专家则强烈建议实行彻底的“市场化运作”,成立专业基金管理公司,政府不干预具体项目决策,主要通过章程和协议约定退出方式和收益目标。
金融办主任提出关键建议:“必须建立‘防火墙’!政府出资作为劣后级,优先保障社会资本的安全和合理收益。同时,建立投资决策委员会,政府委派委员享有一票否决权,仅限于防止资金投向明显违反政策或存在重大道德风险的项目,但不干预商业判断。”
这一方案,较好地平衡了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的关系,获得了多数认同。
经过数十次的修改打磨,一份融合了各方智慧、兼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江泉市绿色发展基金设立方案》初步成形。
方案获批后,更艰巨的任务是寻找合作伙伴,募集社会资金。刘玉凤和张伟带队,开始了密集的“路演”和谈判之旅。他们拜访了省内的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保险公司,也接触了国内顶级的产业基金和私募股权机构。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会议室里,对方资管部老总直言不讳:“刘市长,张市长,恕我直言,江泉的绿色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优质项目源不足。我们投资,首先要考虑资金安全和回报率。政府基金的诉求往往多元,容易影响效率。”
刘玉凤从容应对:“李总,您说的风险我们充分理解。但我们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市委市政府推动绿色发展的决心坚定不移,提供了最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我们聚焦的细分领域,如光伏技术迭代、环保装备制造,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三是我们设计了优先保障社会资本回报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参与江泉基金,不仅是财务投资,更是战略布局,共享区域经济转型的红利。”
张伟则补充了具体项目储备情况,展示了几个经过严格筛选的潜在投资项目,数据详实,分析专业,逐渐打消了对方的疑虑。
在与一家国内知名创投机构谈判时,对方对科创子基金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决策机制上产生了分歧。对方要求完全自主的决策权,而政府方面坚持保留在极端情况下的否决权。
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张伟没有让步,而是耐心解释:“我们保留否决权,不是为了干预经营,而是守住政策底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