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立规明矩 泽被长远(2 / 3)
负面清单’等成功做法上升为法律条文。”
“我同意李主任的意见。”市政府法制办张主任补充道,“对于一些尚需探索的领域,可以先以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试行,待条件成熟再考虑立法。比如我们探索的‘一窗受理、一日办结’政务服务模式,可以制定《江泉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办法》来巩固。”
分管环保的副市长提出具体建议:“雾江治理的成果,必须用最严格的制度来保护。我建议在条例中明确‘生态红线’的刚性约束,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的法律依据,并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设定更严厉的惩罚措施。”
刘玉凤则关注民生政策的可持续性:“像社区食堂、普惠托育、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项目,不能因为领导重视就推进,不重视就停滞。需要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建设标准、运营规范,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和绩效考核,形成稳定的投入和保障机制。”
经过充分讨论,工作组拟定了制度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了“成熟一个、出台一个”的原则,首批重点推进《雾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江泉市绿色发展促进条例》、《江泉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与促进办法》等几部关键的地方法规和规章。
立法和建制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本质上是不同利益、观点的碰撞与平衡。在《雾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上,争论尤为激烈。
一位来自经济部门的老专家忧心忡忡:“条例草案中规定的‘沿岸一公里范围内严禁新建、扩建重化工项目’,‘现有高排放企业限期搬迁或转型’,这些条款是不是太严厉了?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有些企业是历史形成的,搬迁成本巨大,能否设置更长的过渡期?”
一位环保领域的律师则持相反意见,态度坚决:“过渡期太长就是给污染留后门!雾江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必须设定硬杠杠,不留余地。经济发展不能总想着走老路,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一位沿江区县的负责人面露难色:“我们县还有两家规模不小的传统企业,涉及几千职工就业,一下子关停搬迁,社会稳定压力很大。立法是不是可以考虑分区施策、分类指导?”
面对各方意见,主持座谈会的秦风耐心倾听,最后总结道:“各位的意见都很有价值,反映了不同层面的关切。立法的目的,不是为了扼杀发展,而是为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保护雾江,是底线,是红线,这一点绝不能动摇。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性,考虑就业和社会的承受能力。”他转向法制办和人大工委的同志,“请你们深入研究,能否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设计科学合理的过渡期方案和配套扶持政策,比如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帮助传统企业绿色化改造或转型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稳就业、促发展的多赢。我们要寻求的是最大公约数,让法规既有‘牙齿’,又能落地。”
这种开放、审慎的态度,使得立法过程虽然充满辩论,但始终朝着凝聚共识、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
除了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组更注重制度的系统集成和协同效能。秦风强调:“长效机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文件,而是一个相互衔接、彼此支撑的有机整体。”
在他的推动下,一系列配套机制陆续建立或完善:
科学的决策机制: 规定重大规划、重大项目必须经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法定程序,避免“拍脑袋”决策。
严格的监督机制: 强化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确保制度不折不扣执行。
精准的考核机制: 修订了区县和部门绩效考核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