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润物无声 民生所向(2 / 3)

加入书签

们终于可以安心工作了!这真是给我们年轻人减了最大的负!”

秦风关切地问:“对这里的服务还满意吗?有什么建议?”

张工程师连连点头:“满意!非常满意!老师专业有爱心,环境也好。就是……希望这样的中心能再多建一些,现在名额有点紧张,我们排了好久的队呢。”

刘玉凤接过话头,对卫健委主任说:“听到需求了吧?下一步要加快布局,尤其在新建小区、产业园区要同步规划配建托育设施。要鼓励企事业单位自办或合办托育机构。还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质量监管,让家长真正‘托得放心、托得安心’。”

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和家长如释重负的神情,秦风深感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他对刘玉凤说:“玉凤市长,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这方面的工作,要持续加力,做细做实。”

周日下午,坐落于市中心公园旁的“江泉城市书房”静逸轩内,坐满了前来阅读、自习的市民。落地窗外绿意盎然,室内书香弥漫,安静得只能听到翻书声和键盘敲击声。这里24小时开放,凭市民卡或身份证即可进入,藏书数万册,还接入了全省数字图书馆资源,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和自习空间。

秦风一个人信步走来,没有惊动工作人员。他看到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正在埋头刷题,一位白发老者在聚精会神地看报,还有几个年轻人带着笔记本电脑在安静地工作。他在书架间徜徉,随手抽出一本地方志翻阅。

这时,一位戴着老花镜、退休教师模样的老先生凑过来,低声惊喜地说:“您是秦市长吧?哎呀,真是为民做了件大好事啊!这书房环境多好,书也多,还免费!我退休后,这里就成了我的第二个家。以前想找个安静看书的地方难啊,现在好了,风雨无阻都能来!”

秦风笑着低声回应:“老先生喜欢就好。城市不仅要有烟火气,也要有书卷气。”

老先生感慨道:“是啊!这才是城市的品位!这让咱们江泉更有文化气息了。我孙子周末也爱来这儿写作业,比在家效率高多了。”

在自助借阅机前,秦风遇到了一位正准备借书的大学生小刘。小刘激动地说:“秦市长,我是师范学院的学生。这里太棒了!很多昂贵的专业书这里都有,省了我不少钱。而且学习氛围特别好,比宿舍和教室都安静。感谢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公共空间!”

离开书房时,秦风对闻讯赶来的文旅局长说:“城市书房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延伸,是市民的精神栖息地。要继续增加布点,尤其要向基层社区、偏远街区延伸。要经常举办读书会、文化讲座等活动,让它不仅是借书看书的地方,更是文化交流、社区凝聚的平台。”

社区食堂、普惠托育、城市书房……这些看似零散的民生项目,如同一个个温暖的节点,正在江泉编织成一张细密的“幸福网”。它们不追求Gdp的直接贡献,却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它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势,却如涓涓细流,滋润着百姓的心田。

随着一批批普惠性民生工程的陆续落地和优化,市民的反馈通过热线、信访、网络等渠道汇集上来。虽然仍有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但主流的声音充满了肯定和感激。

“以前觉得政府离我们很远,现在感觉政府就在身边。”——这是一位在社区食堂用餐的退休工人的感慨。

“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工作更有干劲了!”——这是一位孩子入托后的年轻父亲的心声。

“城市越来越有温度,生活越来越有盼头。”——这是一位经常光顾城市书房的市民的评价。

这些朴实的语言,是对政府工作最高级别的褒奖。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