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8 章 朱子论政(2 / 3)

加入书签

    五省六部制在盛唐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逐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则是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则直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

    “这种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宰相的人数,使得权力不再集中于一人之手。

    同时,通过将政务分散到各个部门,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至此,新的三省六部制彻底取代了三公九卿制,成为了历代统治者构建国家的框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段历史的回顾,让刘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直至我朝,洪武皇帝下旨废除宰相,存续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一举措无疑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标志着皇权的进一步集中和强化。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在没有宰相的情况下有效地管理国家,成为了摆在明朝统治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然而,废除宰相这一举措,不仅大大加强了皇权的绝对统治,巩固了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还杜绝了后世权臣以宰相之名,篡夺皇位的可能性。”

    刘璟心里暗自思忖着,接下来秦王恐怕会如往常一般,老生常谈地论述废除宰相的利弊得失。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秦王话锋一转,并未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展开,而是直接点明了洪武帝为何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决然地做出这一历代帝王都不敢轻易尝试的壮举。

    对于这件事情,秦王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

    他认为,洪武皇帝敢于废除宰相一职,原因并非仅仅在于他身为大明的开国之君,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

    表面上看,大明朝与历代王朝相似,都是先通过武力夺取天下,而后以文人治理天下。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明朝的卫所制度不仅承袭了北魏、隋唐时期的府兵制,还继承了元代蒙古人屯兵戍边的传统。

    具体而言,大明朝以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个千户所,以五千六百人、五个千户所组成一个卫。

    全国范围内,共有三百二十九个卫所和六十五个独立的守御千户所。这些卫所总共拥有两百七十万军户,连同他们的家眷在内,大约有一千两百万的人口。

    这一庞大的人口数量,占据了全国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大约两成左右。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