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陆机(3 / 4)
不久之后,司马伦竟然心生篡位之意,为了给自己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他决定让陆机来撰写禅位诏书。
面对这样的要求,陆机内心十分抵触,毕竟他深知此举的后果,但在司马伦的胁迫下,他最终还是无奈地完成了这篇诏书。
这篇诏书,成为了陆机“附逆”的罪证之一,也为他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次年,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等起兵讨伐司马伦,这场内战最终以司马伦的兵败被杀而告终。
而陆机,因为“撰写禅诏”一事,被判处死刑。
就在陆机命悬一线之际,成都王司马颖出手营救,使得他得以幸免一死。
经历了这场生死劫难,陆机本应该看清乱世的凶险,选择抽身而退,远离这权力的旋涡。
然而,司马颖的“救命之恩”以及“重用之诺”,却让他再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最终,陆机还是决定留下,出任平原内史。自此,人们便尊称他为“陆平原”。
司马颖对陆机的信任可以说是毫无保留,不仅将重要的文职交给他处理,还在太安二年(303 年)赋予了他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任命他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统领多达二十万的大军去讨伐长沙王司马乂。
这对于陆机来说,无疑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此之前,他虽然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但在军事方面却毫无经验。
然而,司马颖却对他寄予厚望,将如此重任交托于他,这既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认可,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要知道,这可是陆机一生中唯一一次执掌如此重兵,然而,这也成为了他人生悲剧的顶点。
毕竟,作为一个江东文人,他在北方并没有足够的威望来统领那些北方的将士们。
而且,他对西晋军队内部的派系情况也并不熟悉,这使得他在指挥作战时面临着诸多困难。
更为糟糕的是,他麾下的将领们大多是司马颖的旧部,他们对陆机这个“亡国之臣”的身份充满了轻视,根本不愿意听从他的调遣,甚至还处处对他进行掣肘。
这无疑让陆机的处境雪上加霜。
然而,最让陆机感到绝望的是,他的弟弟陆云、儿子陆蔚、陆夏都随军出征。
这意味着整个家族的命运都系于这一战之上,如果战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开战前,陆机曾上疏司马颖,直言“军旅之事,非臣所堪”,请求辞去兵权,但未被准许。
无奈之下,他只得领兵出战,结果在鹿苑之战中大败,死伤惨重。
战败后,司马颖的宠臣孟玖借机诬陷陆机“通敌谋反”——孟玖曾因求官被陆云拒绝,一直怀恨在心,此次正好借机报复。
司马颖在愤怒与猜忌中,下令将陆机逮捕。
太安二年的冬天,寒风凛冽,天地间一片萧瑟。
在这寒冷的季节里,一场悲剧正在上演。
陆机,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军事家,在军中遭遇不测,生命在43岁时戛然而止。
临刑前,他站在刑场之上,目光遥望着江东的方向,那是他的故乡,也是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他的眼中流露出无尽的眷恋和悔恨,仿佛能透过时光的迷雾,看到华亭那片美丽的风景,听到鹤唳的声音。
“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他的叹息声在寒风中回荡,这句遗言既是对故乡宁静生活的追忆,也是对自己“入洛求仕”选择的悔恨。
曾经,他怀着满腔的抱负和理想,离开江东,踏上了前往洛阳的道路,希望能在政治舞台上一展身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