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王衍(3 / 4)

加入书签

的战斗力,变得不堪一击。

而朝堂之上,那些平日里跟着王衍高谈阔论的士人,此刻也都如惊弓之鸟一般,要么吓得四散奔逃,要么就只会照搬那些虚无缥缈的玄学理论,妄言什么“天道轮回,不必抵抗”。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王衍终于无法再继续沉醉于“玄谈”的幻境之中。

他被东海王司马越任命为“全军统帅”,肩负起率领军队抵御汉赵军队的重任。

然而,对于这位一直沉浸在清谈世界中的士人来说,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可这位一辈子只会清谈的“三公”,根本不懂军事。

他率军出发后,既不制定作战计划,也不安抚士兵,反而整天忧心忡忡,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和家族。

当汉赵将领石勒率军将晋军包围时,王衍竟第一时间派人去向石勒求和,还试图推卸责任,说自己“从未参与朝政,西晋的灭亡与我无关”,甚至劝石勒“称帝建国”,希望能以此换来一条生路。

石勒见王衍如此贪生怕死、毫无气节,勃然大怒,斥责他:“你身为西晋三公,位高权重,却一辈子空谈玄理,荒废政务,导致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如今还想推卸责任,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随后,石勒下令将王衍与其他西晋大臣一同囚禁在一座民宅中。

当晚,石勒派人将民宅的墙壁推倒,王衍就这样被活活压死,享年五十六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王衍仿佛突然开窍一般,他缓缓地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吾曹虽不如古人,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这短短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无尽的悔恨和自责。

他意识到,自己虽然比不上古代的那些杰出人物,但如果当初没有盲目地崇尚虚无缥缈的清谈之风,而是全力以赴地辅佐国家,也许就不会沦落到如此悲惨的结局。

然而,此时此刻的醒悟已经太迟了。

王衍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无法拯救那个已经摇摇欲坠、濒临灭亡的西晋王朝。

他的一生,就像一场华丽的闹剧,充满了虚幻和浮夸。

他曾经以清谈为荣,整日与文人雅士们高谈阔论,却对国家的实际事务视而不见。

如今,面对死亡的逼近,他才明白,那些看似高深的言辞和空洞的理论,在现实面前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王衍的故事,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许多人都像他一样,迷失在清谈的迷雾中,忽视了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疾苦。

最终,西晋在内外交困中走向了灭亡,留下了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王衍死后,西晋很快便宣告灭亡,中原大地陷入“五胡乱华”的黑暗之中,百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而王衍“清谈误国”的标签,也从此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士大夫的“反面教材”。

历代文人对王衍的评价,大多充满批判——李白在诗中写道“鲁连逃千金,珪组岂可酬?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游。

闲来竹亭赏,兴到林泉游。

兀然饮一杯,陶然复醉秋。

我问鲁连子,吾道竟何求?

鲁连竟不可,此意令人愁。

谁遣虞卿裁道论,河东郭泰讲谈玄。空谈未必能亡国,何必区区责王衍”,看似为他辩解,实则是借王衍的遭遇感叹时代的无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则直接批判王衍“以清谈自高,不以天下为念”,认为他是导致西晋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