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曹真(4 / 5)

加入书签

南方向抵御东吴,西北边境兵力相对薄弱,诸葛亮的北伐军很快便占领了祁山周边的多个郡县,关中地区人心惶惶。

魏明帝曹叡得知消息后,立即任命曹真为“大将军”,统领关中诸军抵御蜀军,同时亲自前往长安督战,稳定军心。

曹真接到任命后,迅速赶到关中,他并未因蜀军的攻势凶猛而慌乱,而是冷静分析战局:诸葛亮的北伐军虽势如破竹,但街亭是蜀军的“咽喉之地”——一旦街亭失守,蜀军的粮道与退路将被切断,北伐军必不战自溃;而赵云率领的偏师,虽然兵力较弱,但意在牵制曹军,若不及时击退,也会影响主力部队的部署。

基于这一判断,曹真制定了“两路出击”的战术:一方面命名将张合率领五万大军,火速前往街亭,进攻马谡;另一方面,自己亲自率领三万大军,前往箕谷,抵御赵云。

张合果然不负众望——他率军抵达街亭后,发现马谡将军队驻扎在山上,犯了“舍水上山”的军事大忌,立即下令切断蜀军的水源,随后率军猛攻。

蜀军因缺水而士气低落,很快便溃不成军,马谡被迫弃军而逃,街亭被曹军攻占。

与此同时,曹真在箕谷也与赵云展开激战。

赵云虽然是蜀汉名将,但兵力远逊于曹军,且曹真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断绝了蜀军的粮草补给,赵云深知难以支撑,只得率领部队撤退。

街亭与箕谷的战败,让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彻底破产,他被迫率领主力部队撤回汉中,第一次北伐以曹魏胜利告终。

战后,曹叡对曹真的表现极为满意,将其晋升为“大司马”——这是曹魏政权的最高军事官职,地位仅次于皇帝,曹真也因此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

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二次北伐,此次他将进攻目标锁定为陈仓(今陕西宝鸡东)。

陈仓是关中通往汉中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若被蜀军攻占,曹魏的西北防线将面临严重威胁。

然而,诸葛亮的这一战略意图,早已被曹真预判到——第一次北伐结束后,曹真便认为,诸葛亮下次北伐必然会进攻陈仓,因此他提前命将领郝昭率领一千余人驻守陈仓,并加固城防,准备了大量的守城器械。

诸葛亮率领数万大军抵达陈仓后,见陈仓城防坚固,并未急于进攻,而是先派使者劝降郝昭。

郝昭在城上严词拒绝,表示“吾受魏恩,当以死守城,不敢有二心”。

劝降无果后,诸葛亮下令攻城——蜀军动用了云梯、冲车等多种攻城器械,试图攻破陈仓城墙。

但郝昭早有准备,他命士兵用火箭射击云梯,烧毁蜀军的攻城器械;又在城墙内侧修筑了一道“重墙”,即便蜀军攻破外墙,也无法立即攻入城内。

诸葛亮连续攻打二十余日,蜀军伤亡惨重,却始终无法攻破陈仓城。

此时,蜀军的粮草也逐渐耗尽,而曹真派遣的援军也已逼近陈仓。

诸葛亮深知再攻下去只会徒增损失,只得率领大军撤退。

第二次北伐的失败,让蜀汉的实力受到严重削弱,也让曹真“料敌于先”的军事才能再次得到印证。

经此一役,曹魏的西北防线愈发稳固,诸葛亮在短期内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北伐,曹真也成为曹魏抵御蜀汉的“钢铁屏障”。

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曹叡为了进一步巩固政权,任命曹真为“大司马”,同时与陈群、司马懿等人共同担任辅政大臣,让他从单纯的军事统帅,转变为兼顾军政事务的核心重臣。

此时的曹魏,虽然国力强盛,但面临的内外局势依然复杂——外部,蜀汉与东吴虽暂时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但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