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黄承彦(6 / 8)
心生疑虑,也抓不到把柄。”
三人又商议了许久,从祭风台的搭建位置,到如何配合东吴水军点火,再到风停后的撤退路线,一一敲定。
待黄承彦起身告辞时,已是深夜,诸葛亮亲自送他到门外,轻声道:“先生之恩,亮永世不忘。此战若胜,定当带阿丑来看您。”
黄承彦摆了摆手,眼中满是期许:“我不求你报答,只求你守住初心,莫要让天下百姓再遭战乱之苦。明日行事务必小心,若有变故,可让士元来城外的竹林找我。”
次日清晨,诸葛亮依黄承彦之计,带着数名随从前往南屏山,搭建起高约三丈的祭风台,台上摆着香案、令牌、符纸,一派“作法”的模样。
周瑜得知消息后,虽半信半疑,却也派了士兵在台下监视,想看看诸葛亮究竟能玩出什么花样。
午后,江面果然起了雾,雾气弥漫,能见度不足十米。
周瑜派去的士兵回报,说诸葛亮在台上闭目静坐,一动不动,周瑜心中愈发不屑,暗忖“不过是装神弄鬼”。
谁知到了酉时,雾突然散了,一阵微风从江面吹来,拂动了祭风台上的幡旗——那风竟是从东南方向来的!
士兵们惊呼出声,连忙跑回军营禀报周瑜。
周瑜正在帐中与将领们议事,听闻消息后,猛地站起身,脸色骤变:“怎会如此?难道他真能呼风唤雨?”
此时的南屏山上,诸葛亮感受到越来越强的东南风,心中激动不已,知道黄承彦的推算分毫不差。
他按原定计划,派随从快马前往周瑜军营,告知“东风已至,可即刻进军”,自己则悄悄从祭风台后侧下山,避开监视的士兵,向江夏方向撤退——他早已料到,周瑜见东风到来,必会派人来杀他。
果不其然,周瑜得知东风已至,既喜又妒,当即派丁奉、徐盛二将率军前往南屏山,务必斩杀诸葛亮。
可等二将赶到祭风台时,早已空无一人,只留下几面幡旗在风中飘动。
“让他跑了!”丁奉气得咬牙,“快追!他肯定还没走远!”
二将领兵沿着山路追赶,刚到山脚,却见前方竹林中走出一人,身着素色长衫,手持羽扇,正是黄承彦。
他拦在路中,神色平静地说:“二位将军请留步。孔明乃刘皇叔麾下重要谋士,如今赤壁之战在即,杀了他,岂不是断了孙刘联盟的根基?公瑾若真为东吴着想,当以大局为重,而非计较个人恩怨。”
丁奉、徐盛对视一眼,面露难色。
他们知道黄承彦在襄阳有声望,且与庞统交好,若是强行动手,怕是不好收场。
况且黄承彦所言有理,如今东风已至,正是破曹的关键时候,若真杀了诸葛亮,刘备那边必然震怒,联盟恐会破裂。
“先生所言极是,只是我等奉都督之命行事,若空手而回,恐难交差。”丁奉拱手道。
黄承彦笑了笑:“二位只需回禀公瑾,说孔明已前往江夏调度兵马,待战后自会前来赔罪。公瑾若有疑虑,可问士元,他会为我作证。”
二将思索片刻,觉得此事可行,便率军撤回军营。
待他们走远,黄承彦才松了口气,转身走进竹林——他知道,诸葛亮已安全撤离,接下来,便是要看赤壁之战的结果了。
三日后,赤壁传来捷报:孙刘联军借东南风之势,用火攻烧毁了曹操的连环战船,曹军大败,死伤无数,曹操带着残部向北逃窜。
消息传到柴桑,百姓欢呼雀跃,周瑜虽心中仍有不甘,却也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借风”之举,是此战获胜的关键。
黄承彦得知捷报后,没有去见诸葛亮,而是悄悄离开了柴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