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吕布(4 / 5)
/p>
将领侯成曾追回被偷走的名马,诸将前来庆贺,侯成“酿得美酒,欲献与布”,却被吕布怒斥:“吾方禁酒,汝等酿酒,欲因酒谋反耶?”
随即下令将侯成杖打五十。
这件事彻底寒了诸将的心——高顺多次进谏“宜整军备战,勿信谗言”,吕布“虽知其忠,而不能用”;陈宫提出“分兵内外,相互策应”的计策,吕布却因“妻子劝阻”而否决。
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侯成、宋宪、魏续等人趁吕布熟睡之际,将其捆绑,打开城门向曹操投降。
当吕布被押到曹操面前时,他仍试图挣扎,对曹操说:“缚太急,小缓之。”
曹操笑道:“缚虎不得不急也。”
此时的吕布,早已没了往日的威风,却仍不忘为自己辩解:“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这番话确实打动了曹操。
曹操深知吕布的武勇,若能为己所用,“平定天下的进程或许能加快数年”。
他犹豫了,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刘备,问道:“玄德以为如何?”
刘备缓缓说道:“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
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刃,瞬间刺穿了吕布的求生希望,也点醒了曹操——一个连丁原、董卓都敢杀害的人,又怎会真心归顺自己?
吕布闻言,怒视刘备,骂道:“是儿最叵信者!”
但他或许忘了,自己当初袭取徐州,背叛的正是眼前这个曾接纳他的刘备。
临刑前,吕布还试图与张辽等人“诀别”,却发现张辽早已“面不改色,骂贼而死”(实则张辽后归降曹操,成为名将),只有他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最终,吕布被缢杀于白门楼,时年约三十八岁。
吕布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也是时代的必然。
他有“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天赋,却缺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他渴望“裂土封侯,争霸天下”,却不懂得“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在那个“道德崩坏而秩序未立”的乱世,单纯的武力或许能赢得一时的胜利,却终究无法支撑起长久的基业。
正如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的:
“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吕布的形象,在后世的文学与艺术作品中不断被重塑。
《三国演义》将他塑造成“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的完美武将,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的桥段,更是让他的武勇深入人心——“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
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
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
三匹马丁字儿厮杀。
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
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
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
这段描写虽为虚构,却让“吕布之勇”成为后世难以超越的标杆。
元代杂剧中,吕布的形象更加丰满。
《虎牢关三战吕布》中,他是“自夸英勇,目中无人”的骄横将军;《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他是“被貂蝉迷惑,最终弑父”的悲剧人物。
这些剧目在民间广泛流传,使得吕布“有勇无谋、见利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