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袁安(2 / 4)

加入书签

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耐心解答他人的疑问。

他逻辑清晰,言辞有理,常常让众人恍然大悟,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赞誉。

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谋反案发,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朝廷上下掀起轩然大波。

此案牵连甚广,数千人被下狱,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袁安被任命为楚郡太守,负责处理这一棘手案件。

初到楚郡,袁安看到的是一片混乱的景象。

监狱里人满为患,被牵连的无辜者们挤在一起,衣不蔽体,面黄肌瘦。

当地官员为了邀功请赏,在审讯过程中滥用酷刑,屈打成招,将许多无辜者也牵连其中。

狱中哭声震天,一片凄惨景象。袁安深感痛心,他决心查明真相,还百姓一个公道。

袁安不顾其他官员的反对和阻挠,亲自走访调查。

寒冬腊月,他冒着刺骨的寒风,穿梭在大街小巷,寻找案件的线索和证人。

每到一处,他都详细询问,认真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一个北风呼啸的日子里,袁安得知一位关键证人住在偏远的山村。

为了找到这位证人,袁安带着几名随从,踏上了崎岖的山路。

山路被积雪覆盖,十分湿滑,袁安和随从们多次摔倒,但他们没有放弃。

寒风如刀割般划过脸颊,手脚被冻得麻木,但袁安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找到真相。

经过一整天的艰难跋涉,终于找到了证人的家。

证人起初十分害怕,不敢说出真相。袁安耐心地安抚他,向他保证会保护他的安全。

在袁安的耐心劝说下,证人说出了真相,为许多蒙冤者洗清了罪名。

袁安的公正和执着,让无辜者重获自由,也赢得了朝廷的赞誉。

汉明帝得知此事后,对袁安的才能和品德大为赞赏,特意召见了他。

在朝堂上,汉明帝对袁安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袁爱卿公正廉明,不畏强权,为朕分忧,为百姓谋福,实乃朝廷之栋梁。”

并赏赐了他许多财物。

袁安的名声也因此传遍了朝野,成为了众人敬仰的楷模。

此后,袁安凭借出色的政绩,不断升迁,历任河南尹、太仆等重要官职。

在河南尹任上,他公正执法,严厉打击豪抢地主的不法行为,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许多受欺压的百姓纷纷前来申诉,袁安都会亲自过问,为他们主持公道。

在太仆一职上,他精心管理宫廷车马,合理调配资源,确保了宫廷事务的顺利进行。

章和元年,汉章帝驾崩,年仅十岁的汉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

窦太后的兄长窦宪趁机掌握了朝廷大权,他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大肆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朝中大臣大多敢怒而不敢言。

窦宪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擅自决定北伐匈奴,企图通过战争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许多大臣畏惧窦宪的权势,纷纷附和他的提议,朝堂上一片阿谀奉承之声。

袁安却坚决反对北伐。

他深知,此时国家刚刚经历皇帝更替,局势尚不稳定,百姓生活困苦,需要休养生息。

若贸然北伐,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让百姓陷入更深的苦难之中。

在朝堂上,袁安挺身而出,慷慨陈词:“如今边境初定,百姓尚未从战乱中恢复元气,农田荒芜,民生艰难。若此时兴师动众北伐匈奴,必然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