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汉景帝刘启(2 / 6)
而内部问题同样棘手。
经过汉初几代皇帝的休养生息,国家经济虽有显着发展,但诸侯国势力却日益膨胀。
这些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国内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宛如一个个国中之国。
他们自行铸造钱币,制定法律,组建军队,完全不把中央政权放在眼里。
有些诸侯国的实力甚至超过了中央,对汉景帝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面对内忧外患的艰难局面,汉景帝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决心大展宏图,有所作为。
他坚定地继承了父亲汉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进一步减轻百姓负担。
他将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能更多地留在自己手中,心中充满了希望。
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仓库里堆满了粮食,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安稳起来。
在政治上,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开始有条不紊地着手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这一过程中,御史大夫晁错提出的削藩策成为了他的重要助力。
晁错目光敏锐,深刻地认识到诸侯国势力过于强大的危害。
他向汉景帝进谏,言辞恳切地说道:“如今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若不及时加以削弱,必将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他们就像隐藏在暗处的猛虎,随时可能扑出来,吞噬国家的安宁。”
汉景帝听后,心中十分忧虑,他深知削藩的难度与风险,但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毅然决定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启了削藩之路。
汉景帝的削藩行动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巨浪,点燃了诸侯国积蓄已久的不满情绪。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等六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悍然发动了震惊天下的七国之乱。
叛军来势汹汹,他们集结了大量的兵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战火纷飞。
一时间,西汉王朝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局势岌岌可危。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叛乱,汉景帝起初有些慌乱。
他从未想过诸侯国会如此迅速地联合起来反抗中央,巨大的压力让他感到有些喘不过气来。
在慌乱之中,他甚至听信了谗言,做出了一个令他日后追悔莫及的决定——下令腰斩了晁错。
他天真地以为,只要杀了晁错,就能平息诸侯的愤怒,让他们退兵。
然而,吴王刘濞等人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们的目标是推翻汉景帝的统治,自己取而代之。
因此,他们并未因晁错之死而停止进攻,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向中央政权发起挑战。
关键时刻,汉景帝展现出了他的果敢与决断。
他迅速冷静下来,开始重新审视局势,调整战略。
他深知,此时唯有坚决抵抗,才能保卫国家的安全和自己的统治。
于是,他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统帅三十六位将军及其部队迎击吴、楚叛军。
周亚夫出身将门,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作战经验。
他向汉景帝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又极具战略眼光的计策:放弃梁国,先断绝吴、楚军队的粮道。
他分析道:“吴、楚叛军士气正盛,且兵多将广,如果我们与之正面交锋,很难在短时间内取胜。而梁国虽在叛军的攻击范围内,但梁国城池坚固,梁王又深得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