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介子推(3 / 4)
朝堂之上喜气洋洋,众多跟随重耳流亡的大臣们皆因功勋卓着而获得了高官厚禄以及大片的良田美宅。
他们欢天喜地,感恩戴德,纷纷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和坚持没有白费。
然而,在这一片热闹景象之中,有一个人的身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那便是介子推。
对于这些丰厚赏赐,介子推竟然视若无睹,丝毫提不起半点兴趣来。
原来,在介子推心中,他之所以义无反顾地追随重耳四处漂泊流浪,并非贪图荣华富贵或者个人名利,而是源自于他内心深处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黎民苍生的高度责任感。
如今,看到晋文公成功即位,晋国即将迎来安定繁荣的新局面,介子推感到由衷的欣慰。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至此已经圆满完成。
就在那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洒落在繁华都城中那古老的青石板路上时,介子推默默地开始收拾起自己简单的行囊。
他的动作轻缓而有序,仿佛生怕惊醒了这座还沉浸在梦乡中的城市。
年迈的母亲坐在一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舍,但更多的却是对儿子决定的支持和理解。
她轻轻地帮介子推整理着衣物,嘴里念叨着一些关切的话语。
终于,一切准备就绪。
介子推背起行囊,搀扶着母亲缓缓走出家门。
他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巷前行,身后留下一串长长的影子。
出了城门,介子推回首望了一眼那曾经熟悉的都城,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但他没有过多留恋,毅然转身踏上了前往绵山的道路。
经过数日的跋涉,介子推和母亲终于来到了绵山脚下。
这里山峦起伏,绿树成荫,山间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溪流,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介子推深深地吸了一口这清新的空气,脸上浮现出一抹满足的笑容。
在绵山深处,介子推找到了一处幽静之地,搭建起一座简陋的茅屋。
屋前开垦出几亩薄田,他便靠着辛勤耕耘这些田地来维持母子二人的生计。
每天清晨,太阳还未升起,介子推就已经扛着锄头走进田间劳作;傍晚时分,当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山谷染成金黄色时,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
然而,尽管生活艰苦,介子推却从未抱怨过。
因为每当他结束一天的劳作,回到茅屋看到母亲慈祥的面容,听到她关切的问候,所有的劳累都会瞬间消散。
闲暇时光里,他会陪着母亲在山林间漫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有时,他们也会静静地坐在茅屋中,介子推手捧一卷书籍轻声诵读,母亲则在一旁微笑聆听,那温馨的场景让人感到无比幸福。
就这样,介子推和母亲在绵山中过上了宁静而淡泊的生活。
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他们的心变得愈发纯净和平静。
晋文公起初并未注意到介子推的离去,待论功行赏完毕,才发现介子推竟不在受赏之列。
他想起介子推在流亡途中的种种恩情,心中懊悔不已,立刻派人四处寻找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早已隐居绵山,深居简出,难以寻觅。
晋文公怀着沉重而急切的心情,亲率众人踏上了前往绵山之路。
这座山峦高耸入云,森林茂密得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山路蜿蜒曲折、崎岖难行。
尽管如此,晋文公毫不气馁,一心想要寻到介子推,说服他走出山林。
然而,经过数日艰苦的搜寻,他们始终未能发现介子推的半点踪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