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侠义入城(4 / 5)
sp; 孟珙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暖意。郭靖夫妇的义举,不仅解了邓州的燃眉之急,更像一剂良药,让他郁积的心神松动了几分。“江湖义士……有时候比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更懂家国大义啊。”他低声感叹,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嘲。
亲卫不敢接话,只是默默地为他掖了掖被角。帅府的气氛这些日子一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孟之缙被押的消息像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如今总算有了件能让人松口气的事。
孟珙闭目养神片刻,紊乱的气息渐渐平复。他知道,短暂的喘息不代表危机解除,眼下更要理清头绪,稳住全局。
“之缙那边……有消息吗?”他轻声问道,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牵挂。
“京里传来消息,史相公把案子压着,暂时没上刑,只是关在府衙候审。”亲卫低声道,“听说是太后那边过问了一句,说孟家有功于国,案子要审得仔细些,不能冤枉了忠良。”
孟珙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史嵩之虽跋扈,却也不敢在战事正酣时贸然处置他的儿子,毕竟京湖军还握着兵权,朝堂上也并非全是主和派。“也好。”他缓缓道,“战事未了,他暂时是安全的。史嵩之想拿他做文章,我偏不让他如意。”
只要战局稳住,孟之缙就有翻身的机会。这是他作为父亲的私心,更是作为统帅的考量——绝不能让朝堂纷争动摇前线将士的军心。
思绪转到四川,孟珙示意亲卫展开地图。他的手指划过嘉陵江流域,在阆州、合川一带停顿:“之经的水师和之继的蛮龙军,最近可有动作?”
“孟之经将军率水师在渠江一带游击,烧毁了蒙古人三座粮草码头;孟之继将军则在大巴山与阿答赤周旋,上个月奇袭了蒙军的先锋营,斩了对方一个千夫长。”亲卫拿出战报,逐字念道,“两人都传信说,蒙军主力被牵制得厉害,重庆和成都的压力确实小了,只是……他们也很难再往前推进。”
孟珙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意料之中。蒙古人在蜀地经营多年,根基深厚,想一口气击溃他们不现实。之经和之继能做到牵制,已是大功。”
他最担心的,从来不是四川的胶着,而是这胶着背后的隐患。“一旦蒙古人在蜀地打不开局面,必会回头猛攻邓蔡。”孟珙的声音沉了下去,“那里是京湖入蜀的唯一通道,断了这条路,之经和之继的兵马就成了孤军,川蜀战局会立刻逆转。”
亲卫的心提了起来:“那……要不要调些兵马去支援邓州?”
“不能动。”孟珙摇头,“京湖防线的兵力本就吃紧,襄阳、江陵都得留人。郭靖夫妇能解一时之急,却不能守一世。邓州的根本,还得靠王大用。”
提到王大用,孟珙的眼神复杂起来。这个看着长大的后辈,勇猛有余,忠诚可嘉,却也继承了其父王虎臣的执拗。邓州于他而言,不仅是军事要地,更是守护孟之继后路的屏障,以他的性子,怕是会拼到最后一兵一卒。
“这孩子……太实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