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粮草风波(4 / 6)
,将手中的长枪向前一指:“跟我来!”他带着预备队冲向西城墙,石块与箭矢在头顶呼啸而过,身边不断有士兵倒下,却没人后退一步。
好不容易打退了蒙古人的进攻,王大用靠在城垛上,大口喘着气。他看向身后的士兵,个个面黄肌瘦,显然是粮草不足所致。“张文书,”他对身边的参军道,“再给江陵发一封急报,求大帅速发粮草,不然弟兄们怕是撑不住了。”
张文书苦着脸道:“将军,这已经是本月第五封了……”
“发!”王大用斩钉截铁,“邓州是京湖与蜀地的咽喉,丢了这里,蜀地的之继将军他们就成了孤军!就算是跪,也要把粮草求来!”
急报送到江陵帅府时,孟珙正对着地图沉思。邓州的拉锯战早在他预料之中,蒙古人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南北通道,王大用的部队就像一颗钉子,死死钉在蔡、邓二州之间,为四川的战局争取时间。可这颗钉子要想钉得牢固,粮草是关键。
“大帅,王将军的急报。”亲卫将信函递上。
孟珙拆开一看,眉头瞬间拧紧。信中字字泣血,说城中粮草仅够三日,士兵们已开始煮树皮充饥。他重重一拳砸在案上:“岂有此理!传我命令,孟之缙!”
“孩儿在。”孟之缙从帐外走进,一身文官袍服,却带着军人的干练。他主管京湖粮草调度,深知责任重大。
“立刻调拨黄州、光州的粮草,星夜驰援邓州!”孟珙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告诉王大用,粮到之前,就算是用牙齿咬,也要守住邓州!”
孟之缙躬身领命:“孩儿遵命!这就去办!”
他不敢耽搁,转身直奔粮草署。黄州、光州的粮仓本有储备,按说调拨并非难事,可当他带着文书赶到时,却被粮仓管事拦了下来。
“孟大人,这粮草……怕是调不了。”管事支支吾吾,眼神闪烁。
孟之缙心头一沉:“为何调不了?这是大帅的军令!”
“是……是史相公那边发了文书,说黄州的粮草要调往淮南,防备金兵余孽,光州的粮草……要留着应对秋汛。”管事拿出一份公文,上面盖着史嵩之的私印。
孟之缙气得浑身发抖。史嵩之是当朝宰相,主和派的首领,一向对京湖战事百般掣肘,没想到竟在这节骨眼上使绊子!“胡说!淮南防线稳固,秋汛尚早,分明是借口!”他将帅府文书拍在桌上,“我不管什么史相公的命令,今日这粮草,我必须调走!延误了邓州军情,你我都担待不起!”
管事面露难色:“大人,史相公说了,谁要是敢违抗,就以通敌论处……”
“通敌?”孟之缙冷笑,“眼睁睁看着邓州失守,蜀地危急,才是真正的通敌!”他看向身后的亲兵,“给我搬!出了事,我一力承担!”
亲兵们立刻行动起来,开始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