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被暴打的叶尔羌人!叶尔羌请求归附!(2 / 3)

加入书签

依靠著的是有近两亿人口的大明朝,而他叶尔羌呢

拢共也就那三十来万人口了,整个汗国兵马都只剩下两三万,又有什么能耐与他继续死斗下去。

叶尔羌可不是八旗,再说八旗在歷史上之所以入主中原,也不是靠自己打贏的大明朝,纯粹是捡流寇的漏罢了。

接著打,用不了一年了,洪承畴觉得再打半年多一点,也就该打贏了。

毕竟接下去打,叶尔羌人的重屯就越发少见了。

估计是荒漠砂土不易筑堡,这些屯堡连十二磅炮都挡不住,一发炮弹下去,

只要打中城郭墙面,墙面的岩土一大块就溃了。

可以说接下来的战事,只要给他提供足够的水源,几乎很快就能吃下整个叶尔美。

但是毕竟是求和,自然不是交由他来管的,此事涉及到礼部那,由隨军文书將叶尔羌人求和书信送到地方官那,由那官继续呈递。

只不过是抄录了两份,一份需要传递到正在南下攻打漠北蒙古的皇帝手里,

一份是传递到南京礼部。

明廷对於叶尔羌人求和,还是比较关注的,毕竟涉及到西域贸易,哪怕有了海贸,但是谁也不会嫌弃自己赚钱的路子多那么一条,至少现在走向资本化经济体制的大明朝,赚钱成了户部或者说明廷的首要义务。

节流,这几年大明朝就没怎么尝试过节流,看上去也结余不下银子,倒不如谈谈如何开源。

皇帝本身就极其擅长开源,不仅擅长,还有理有据的开,不得不令户部诸官们钦佩,他一个人比一堆官儿有用。

而这涉及西域开源的大事,礼部的能力很大方面还得干係到户部的成绩,户部给兵部发钱才能打的仗,兵部自然而然得给户部面子。

更部要將来给开拓的土地安排地方官吏,划分疆域的县府制度,当然权利也很大。

五大主官掌握的部门彼此肘,在外廷廷议上商议討论,儿乎只有兵部一家觉得还可以再打一打,彻底肃清当地,再进行划分土地,会对大明对西域的控制最稳当。

而其他四部显然都觉得可以答应容其归附,直接让洪承畴经管整个叶尔羌全域,户部尤其认为直接和谈出个结果就行了,没必要肃清。

毕竟等你肃清万里江山,驱逐乃至杀掉当地百姓,我不得给你四处找流民去迁吗

那得多少银子

明明直接让当地人赶紧恢復地方生產,然后让更部派遣文员过去收税就能回本赚钱了,有什么必要全乾掉

礼部与吏部觉得差不多可以谈了,毕竟打了好几年了,礼部的心思是早早开拓西域,赶紧多联络些西域贸易进来,活络活络手中的政绩。

更部则是文员们都已经编好一年多了,再不任免,人家再想做官,那也都得自谋生计去,谁一年多领不到薪资俸禄,还能愿意待在朝廷。

把廷议的结果拿到了文渊阁,阁老们就此再谈,阁老们的態度就不如廷议上那么热烈了,相反啊有些不当回事。

这也很正常,內阁近来在外事上的判断,並不一定有效,更多的情况下是被皇帝推倒重来,或者用皇帝自己的意思办。

这种情况下,內阁不是很愿意接手这方面的廷议。

你要按程序推来,文渊阁的大学士们也能办,无论是新制度的投票表决,还是旧有的首辅、次辅担责来討论,都能解决问题。

阁议往后推了几天,在礼部主官敦促了两次后,文渊阁才就此事进行了阁议,结果当然也是按照这些主官们的想法判断了。

內阁决议是可以和谈,然后把阁议的结果递到司礼监,由司礼监给北方的皇帝递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