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霸权本身(2 / 3)

加入书签

有获得一件明军装备。

也就是这样的表示,使得倭国相当重视明藩条约的內容,你看,大明是真按照条约来办事的。

说是有两万倭兵,但其实是一万七千六百人,由松平信纲率领,其中有四千来人都是火枪兵。

这些倭人军队刚刚到旅顺,就见到数不清的明军舰船在岸上卸载粮秣和火药,令松平信纲惊讶的是,这里的明军至少也有五六万人,虽然大部分都是明朝水师官兵,但还有几千人是大明的关寧兵。

因为朝鲜战役的缘故,这些辽兵对倭兵十分警惕。

松平信纲带的倭兵也对辽兵很不信任,碧蹄馆之战,几万倭兵没能毁掉三千辽东铁骑,打了一仗反而自己的伤亡比明辽军大。

当时的记忆在老辈的代代传说中,给双方都带有一些不好的回忆,因此双方都保持著对彼此的关注。

幕府的倭兵们迅速北上,他们的甲胃轻便,並且按明朝需求,带了一些骑马武土,速度比起大明的中原兵马,有点风驰电的味道,快出近两倍。

倭国的马种此刻还是体格小的,虽然到了后世,他们栽培出来体格比草原马儿大的多的倭马但现在的倭马比草原马还要小一號。

他们保持速度的方式,就是靠看减少辐重,

幕府军的武器很简单,长矛,火枪,倭刀,再多就是骑兵装备了,装备轻便,给幕府军的移动速度带来了不小提升。

皇帝对於他们赶到的速度,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朝鲜兵也已经到了大明京营的侧方,但朝鲜毕竟接到消息也要早一些。

而倭国显然动用了一部分自己的船只,否则光是依靠明朝驻扎琉球的分舰队,是不可能把两万人规模的大军,一次性运输到旅顺港的。

潘属的態度,对於大明而言很重要。

背地里你在思索盘算什么,这对大明现在的体量来说,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在藩属体系里头,表现出来的態度,是否积极,这对於那些看不清形势的藩属们而言,就是个內心摇摆的重要借鑑因素了。

倭国在目前大明的藩属国体系里,综合实力是排在第一的,因为倭国的人口有一千五百多万,这个数据户部是做过统计的,也派明朝许多官员逐一调查后,得出来的结果。

並且幕府军有超过二十万人,並且德川幕府自己还有一个幕藩体系,各个大名共同效忠幕府,实际幕府能够动员的兵力最多可以达到三十几万,或者说,接近四十万!

这样的大明强藩能够积极配合,自然而然会影响其他藩属,比方说朝鲜、缅甸、后黎朝、越南国、暹罗等等大明传统藩属们,必然会不断比较,希望获得明朝这边更多的侧重和关注。

这种互相影响,不断的刺激对方更加努力,大家都努力,反而让明朝在表面上获得更大的地区权威。

这也就是“霸权”。

或者说霸权本身,就是藩国们爭宠一般,彼此爭夺宗主国的关心和资源贸易份额,

当然,维持霸权的代价成本非常高。

对於一个小岛国,比方说英帝国而言,是极难承担的,而对於大明,现在的大明朝而言,成本它承担得起。

至少朱由检是这么想的。

事情还有很多可以牵扯,但朱由检见到这些倭兵,还算是满意。

这些人不少都是传统倭国武士,战斗力绝对是比明朝的江南兵强多了,甚至是比中原兵马还要强一截。

这些人个个是疯子,悍不畏死,朱由检觉得自己用起来,一定能够得心应手。

“松平信纲叩见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跪拜一通,十分恭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