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无效人口又该如何处置?(2 / 3)
> 价格上也由朝廷统筹,稳定北方互市口岸的粮价,將降低至六斗小米至四斗小麦来换一匹蒙古良马。
按皇帝的原意说,就是愿意卖林丹汗一份面子,你在和皇太极打仗,粮食我有,你卖命,我卖你粮食,这很划算对吧
但朱由检话说的还是很委婉的,大明朝最近很多地方闹饥荒,皇帝也没办法,得先照顾自己的百姓,有多少粮食能卖你的
至於大明朝的粮食是哪儿来的,那就是朝鲜和安南的问题了。
朱由检对朝鲜人是绝对不客气的,朝鲜需要承担的不仅仅是明朝驻军的口粮,每半年都要抢回来数十万石粮食还朝鲜的债。
但即使这样,绝大多数地区还是一个飢饿状態。
而明朝的稻穀,除了湖广、江南、云贵川、山东等地区稍好些,越往內地,灾荒越严重。
在河南、山陕、甘肃地区的麦种,都处於一个大片绝收的状態。
朱由检想过用红薯和玉米,尝试在山陕地区种植,结果很糟糕。
在南方种植过红薯,有经验的老农反映的情况,寒旱的日子种植红薯,仅仅一两个月內就已经是冻坏腐烂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朱由检向荷兰人著重需求得到马铃薯,也就是土豆的主要原因。
土豆除了拥有红薯的高產、耐旱特性,更重要的是它还恰好有一定的抗寒性。
抗寒性和抗旱性必须都有,这样才能在山陕、河南等灾区有一定的收成,否则像红薯、玉米之类的高產作物,也是无法承受北方的恶劣气候的。
但是南方土地是有限的,即使在他朱由检很早安排湖广、江南等地大规模种植玉米和番薯,想要供应整个大明朝吃嚼,显然还是力不从心。
相对来讲,日本、朝鲜的粮食更多。
朱由检儘可能的控制各地的粮价,当然他的手段如何酷烈,对拥有土地和粮食的地主如何盘剥,就要看底下人如何做事。
他只负责下达旨意,在各地的大地主家买粮,给的银子也是时下绝不可能买卖的粮价。
配合朝廷征粮的地主,往往等灾年过去,挨到这,朝廷也就停止盘剥了。
若是不配合,在朝廷眼里你就成了无效人口,无效人口在过去这几年是怎么个处理,那现在就怎么处理。
人口即国运,但是抵抗朝廷纳税、投机取巧躲避征役的无效人口,朱由检从未有过对这些人的仁慈之心。
杀了便是,还能节省粮食。
……
杭州府通到苏州府的双向轨道建成,两台蒸汽列车,满载近十吨重的物產,已经在运行了个把月。皇商们是对这个机械铁骨结构的大傢伙,都非常有兴趣,而最终的表现也属实惊艷。
蒸汽列车能够日夜不停地前进,在这些商人绞尽脑汁后,锅炉的原来的银托活塞材料,叫他们捣鼓成更合適的白铜。
这不是传统中国古代,用砒霜与铜冶炼的砷白铜,而是镍矿石熔炼,剔除残余碎渣,与铜汁不断熔炼,硬生生薅出来的白铜。
这些镍白铜的质量,令人难以置信,在替换掉皇帝设计的白银材料后,不仅可以用镍白铜替换白银活塞,甚至可以取缔掉铜、铁製作的外围嵌板,使锅炉蒸汽机的总重量,减少了两成,体积大小也有所缩减。
商人这样那样的改动蒸汽机,令朱由检很高兴,主动询问了皇商们,最终得知材料本身是由云南商人搞出来的,他们只是了解了这种材料后,就向其订购了白铜活塞。
这条苏州、杭州的铁路,属於是民办铁路,整条线路的路权期间搬走了大量的人家,牵扯至少十万亩的土地,也都是了银子的,不算买下路权的费,这位皇商光是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