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银监司与兵仗局的现状(2 / 3)

加入书签

,来想点笨办法。

兵仗局经过了朱由检的扩充,也已经有了往昔的製造能力了,有了充足的经费,整个兵仗局此刻正处於一个產能大爆发的时期,管理该地的大太监是李许元,是朱由检从眾多新人中一手提拔的,擅长算筹,有点能力,短短数月的时间,兵仗局就重新有匠人三千七百人,这些人每月都得拿朱由检四两五钱银子,毕竟朱由检还得保证这些人每天吃点肉荤,饭食管饱。

朱由检看了眼有些忐忑的李许元,看著面前这些个类似野战步兵炮,装有轮轂,明显是直射火力的炮有些不满意道:“李许元,你这里那么多的铸炮匠,从建立工坊到如今,怎么也快三个月了吧竟然只给朕这二十四门步炮你没剋扣钱两吧”

他是真点狐疑了,自己的眼光应该没错,这傢伙是个老实人才对呀。

比起朱由检的疑惑,李许元却是一副有所预料的样子,躬身稟奏道:“回皇爷的话,虽然有了衝压工具机,但这毕竟是要把小红夷炮装到可用的铸铁架上,再装上宽一丈连杆的大號铁轮轂,我左右尝试了炮的大小,铁架重量,这整个炮架就已经重一千斤了,装上炮身至少也有一千四五百斤。”

“打造这样一门炮,不仅工艺复杂,装载炮架都是不易的事。”

李许元的回答令朱由检皱眉,他看了眼这炮,脑海里已经开始了算计,很快就继续问道:“如果要將装上一侧轮轂的炮身换面,用人力自然是危险又费力,为什么不使用滑轮组来吊”

“啊滑轮组”李许元一愣,他反问了一句:“回皇爷的话,匠人们没提啊!”

说实在话,朱由检是很忙的。

呆在兵仗局操持改变了点硬体设施,朱由检感觉到一种深深的疲倦,他的眉头皱著坐上大马,在李若璉等锦衣卫和东厂番子的簇拥下,回了皇城。

有的时候,古人的思维和后世的现代人完全不同,兵仗局的工匠中自然而然有不少人在民间討过生活,有许多都是天津海关设立后,跑到北京来的。

这些走海贸的自然懂得省力的工具,和见识过西洋人的技术,只不过提不提出来又如何呢反正自己领的按月薪水,又何必去干些不討好的事呢

朱由检却感受到一种无力感,所有人都被儒生们极力讚美宣扬的小农经济锁住了思想,这不是一朝一夕乃至一个朱由检能够改变的。

皇帝是人,不是神。

神会消失,人会死亡。朱由检哪怕用上各种手段,並且在他放权之前,和自己的继承者交谈,並且开始条约化的君主立宪,也极有可能是无用功。

这甚至不是一种思想的惯性。

而是秦制对人性的释放,所有人都想成为那个至高无上的唯一思想,想要主宰一切,主宰这个古老土地上的话语权。

朱由检在马上起伏,比起来时,有些个沉默,朱色华衣在他身上,被太阳映照著更加红亮。不少锦衣卫緹骑把目光锁定在自家皇爷的身上,李若璉的眼中,这位少年天子不像底层官场中描述的那般威严强大,而是隨著马身,皇帝后背起伏中,带著一种令人不安的朝暮气。

就好像这个大明朝,都压在这个少年皇帝的脊樑上,要將他压到直不起腰。

……

后黎朝民间一直有人在云南广西等地贸易或者生存,但近段时间,不断有人从明朝南方回来进行贸易,但是一些传闻还是到了这些土蛮归化百姓的耳朵里。

大明在北方打败了韃靼人,现在他们的年轻皇帝在云南已经囤兵十几万,想要攻打他们后黎朝!

並且一个个都信誓旦旦,都说是自己亲眼看到明朝大军在云南不断匯聚,那些个南方卫所都清空了,福建的大明水师也有数百艘大官船,正在装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