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搞官本位下的民营军备厂(2 / 3)
/p>
那毕自严为什么支持他
还不是因为袁崇焕和他保证,等他去了辽东,会给他省下每年一百二十万两的辽餉来!
所以当他得知了袁崇焕裁撤两万多名蓟辽新兵后,还是颇为满意的,经过他细算,这一次裁撤在不打仗的情况下,都已经节省下来朝廷一百多万两白银的粮餉,那两月里头,他甚至找来韩爌夸讚袁崇焕的实诚。
鬼知道这傢伙居然通敌,险些把自己给害了!
边关总兵们包括东江镇的毛文龙,都有后金送的书信,但是这些个武將总兵都老老实实的把信件送达朝廷,只有个袁崇焕不仅身边安插了大量建奴的奸细,比方说张存仁这种贼人,被锦衣卫审了一通,立刻就招供了大量袁崇焕的罪证。
实话实说,毕自严自己只是想要减少的军费开支而已,倒不为过,此时皇帝挑出来的方案里头,他想都不用想,就大力支持,並且想法更激进,认为根本不必进行彻底的监察,若是真的监察过深,弯弯绕绕太多,监察的官吏可能就需要好几百甚至上千人,还可能贪污受贿导致成本增高。
而若是摊开到民间各地,既麻烦也费太大。
主打的就是,查什么查,由这个兴兵监把装备的所需资料给那些民间商人来办,办好朝廷拨款买就是了,查这些个东西不仅浪费老子人力物力,只需三令五申,严禁缺斤少两,不就得了吗
其次还有首辅韩爌。
韩爌作为首辅,也是当初的媾和派领袖,在皇帝在朝中严厉告诫媾和的心思后,现在就变成了一个自由派。
为什么叫他自由派呢因为他现在是一个没什么其他想法的人,皇帝既然明確否决与后金媾和的政策和想法,那他现在完全是跟著皇帝走了。
內阁就是这样的,其存在就是儘量糅合六部官吏与皇帝的关係,並为皇帝解决一些事。
虽然有的时候文官强势时,內阁权利大的能叫板皇帝,驳回皇帝的旨意,但时下的这位皇帝,明显没给他什么机会。
既然皇帝现在的意思,是將这个军械製造以生意的方式,放到民间来竞爭,从中取优,韩爌首先要考虑的是儘可能的往这个方向做。
“陛下此举甚妙,若是从民间招募工匠打造现有的军械,以官爵、银钱赏赐匠人,不仅对国库是个负担,难以持久,还容易使得將来军械长进依赖於工匠一例,时间长了,恐非良策。”
韩爌站出来说道,这意思很明白,就是告诉孙承宗,你这个成本太大,时间长了对朝廷的財政状况是个负担,皇帝这个方法挺好的。
孙承宗则是看了过去,想都不用想的站出来,朝著朱由检躬身道:“此法虽说要朝廷不少的钱粮供养匠人,但也朝廷能够控制这些个武备生產,不至於闹出些乱子。”
只是他话音刚落,支持皇帝政策的毕自严就站出来,反驳他道:“我大明律中本就是严办民间私藏兵器的,一旦查出,动輒酷刑伺候,孙阁老你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只要那些民间商人控制好生產的兵器,不流入民间,不就得了”
“你想想,倘若民间有了那些个商人大办工厂,为朝廷生產、保养每年需要的兵器甲冑,这能给朝廷省下多少银子”
“银子、银子!你毕自严,能当著我大明历代先帝的面,担保此法不至於引得乱民四起,坏了太祖传下来的基业吗能吗!”
“就是!谁担待的起”
“毕自严这个奸贼,就是他举荐了袁崇焕!”
“就是他!”
“你们放屁!”毕自严惊怒,这帮人怎么连这事都攀扯到他头上了,连忙大骂自证清白道:“谁都清楚!袁崇焕分明是钱龙锡、侯恂推荐给陛下,与我何干再说,孙阁老他不也力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