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三百亿啊!难道是內幕交易?(6K)(2 / 6)
数据中苦苦探寻的岁月。
这枚奖章,不仅仅是国家的嘉奖,更是对他们一生奉献的最好证明。
“好了好了,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不提那些伤心事。”
陈院士抹了一把眼泪,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
“现在,我们终於可以好好去老院长的墓前,跟他说一声:『我们做到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龙国的人造太阳,真的成功了!”
他看著台上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唯一一个可控核聚变工程功勋称號的周宇,说:“说起来,我们这位周教授该提名院士了吧。”
“哎哟,老陈你不说,我都高兴的忘记了,今天我来就是想跟你说,等明年增选,我想投他一票。”
旁边的梁院士听到这里忍不住说:“周宇才二十来岁,当选院士会不会太年轻了点”
王院士闻言,扶了扶眼镜,有些激动地反驳道:“老梁,话不能这么说!我们评选院土,看的是什么是资歷是年龄还是对国家科学事业的贡献”
“周宇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所做出的贡献,你我心知肚明。”
“他率领团队攻克了等离子体长时间稳定约束的世纪难题,他设计並实现了星火示范堆的点火,这些成就,別说在我们龙国,放眼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这样的贡献都不能让他当选,那我们院士制度的意义何在”
梁院士嘆了口气,语气放缓了些:“老王,我当然知道周宇的贡献。”
“你说的这些,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我甚至可以说,周宇就是我们这帮老傢伙的骄傲,但院土这个头衔,它不仅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肯定,它更代表著一种学术地位和行业权威,我们的院士制度,是经过了几十年的沉淀,才有了今天的声望。”
“过早地授予一个年轻人这个头衔,我担心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波,同行里,有哪个不是在某个领域深耕了几十年,才熬到这个位置周宇才二十出头,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的未来不可限量,但现在就给他戴上这顶帽子,会不会太急了”
陈院士一直默默地听著,此时他端起桌上的水,轻轻喝了一口,然后才缓缓开口:“老梁的担忧,我能理解,当初我评选院士时,也曾有年长的前辈跟我说,学术之路,如履薄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浮躁。”
“院士的头衔,不是终点,而是更大的责任,我担心周宇太年轻,承受不住这样的重担。”
王院士却不以为然,他摆了摆手:“你担心得太多了,我倒是觉得,以周宇的心性,他不会被这些虚名所累。”
“你们想想,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够顶住这么大的压力,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带领一个团队完成这样一个前无古人的工程,他的心智和毅力,早已经超越了我们大部分人。”
“我们当年三十岁的时候,在千什么我们还在跟著老师们做基础研究,还在为了一个数据爭得面红耳赤,而周宇,他已经在创造歷史了!”
“我同意老王。”
“我们这代人,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论资排辈。”
“但时代在变,科学也在发展。我们不能让旧的思维,束缚了新的天才。”
“院士这个头衔,不应该成为论资排辈的工具,而应该成为鼓励创新的旗帜,周宇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有才华,只要肯努力,年龄不是问题,我们应该向世界证明,我们龙国,是一个敢於打破常规,敢於重用人才的国家。”
梁院士沉默了,他看著台上那个年轻坚定的身影,心中百感交集。
他想起了当年老院长对他们说过的话:“科学的真理,无关年龄,只关乎求索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