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好感度突然上升,看起来很有问题!(6k)(4 / 6)

加入书签

就马上放弃!

这已经不属於蓝星有的科技了。

他们將目光投向了卫星通信中的时间同步偏差、信號微弱抖动以及特定脉衝特徵。

在数百万gb的加密数据流中,他们发现了极其微小的、不符合理论隨机性的非量子噪声。

这並非漏洞,而是计算物理层面无法完全消除的痕跡。

这些痕跡包括时间同步偏差。

任何复杂的通信网络,包括卫星星座,都依赖於精確的时间同步。每颗卫星、每个地面站內部都有时钟,但没有哪个时钟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同步,总会有极其微小的时钟漂移。

当星链卫星进行密钥更新、频率跳变或者执行,例如卫星间数据链路的切换操作时,

这些操作往往是时间敏感的。

如果大毛人能够精確测量到这些操作发生时,不同卫星之间或卫星与地面站之间,通信信號到达时间上的微小偏差或抖动,並且这种偏差本身具有某种统计规律,比如,在某个特定周期內误差会累积。

那么这种偏差模式就可能与內部的密钥更新周期或加密算法切换点建立联繫,这种偏差本身不泄露密钥,但暴露了何时进行了关键加密操作。

卫星上的信號生成器、调製器以及发射功率放大器等硬体组件,在执行复杂的加密运算或进行频率跳变时,会消耗瞬时变化的电能。

还有,通过特定脉衝特徵。

复杂的数位讯號处理晶片和加密处理器在执行特定任务时,其功耗会发生细微的变化,这些功耗变化会引起卫星內部电磁辐射模式、甚至微小热量分布的瞬时改变。

比如,当卫星的加密模块开始生成一个新的偽隨机数序列,或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密钥扩展运算时,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內引起电源电流的微小脉衝。

这些电脉衝会產生特定的电磁泄露信號,如同卫星在思考时发出的微弱噪音,这些信號在物理层面上是可被捕捉的,並且其形状、持续时间或出现频率可能与特定的加密操作或密钥状態相关联。

大毛的信號情报团队利用了航天局最先进的信號处理阵列和超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

在海量的星链通信数据中,如同大海捞针般,寻找並提取这些极其微弱且具有周期性的异常。

他们没有直接破解加密算法,而是通过对这些物理现象积累、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行为特徵库。

一旦掌握了这些异常与星链內部操作如密钥更新、频率切换之间的对应关係和时间序列,原本看似隨机的频率跳变和动態加密模式,就呈现出了一种偽隨机的周期性。

这就好比一个开保险箱的贼,他不知道密码,但他通过长时间聆听保险箱內部齿轮转动的细微响动和阻力变化,最终可以推断出正確的密码一样。

当然,破解密码不能光靠这个。

密码专家们也掌握了一定的密码特徵,才能在这上面进行验证。

十天之后,在大毛航天局某个房间响起了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屏幕上,一段段简洁而冰冷的指令逐渐显现,当翻译软体將这些英文指令转换为清晰的毛熊语时,整个指挥中心的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寒意直透骨髓。

“代號:922。”

“行动时间:格林尼治標准时间,一周后,星期二。”

“参与单位:所有已部署星链第一批次卫星。”

“指令:执行轨道提升及精確定位同步。”

“目標区域:天宫空间站主要运行轨道。”

“协同行动:根据实时计算结果,调整卫星间距,在目標轨道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