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铳兵初成与朝堂暗流(2 / 3)
nbsp; 就在李默于北疆埋头苦练铳兵之际,咸阳的朝堂之上,关于他和他的“雷火铳”的波澜,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平息,反而在暗流中愈发汹涌。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
秦始皇嬴政放下蒙恬最新呈送的关于铳兵编练进度的简报,目光深沉。他对李默的进展表示满意,但更关心的是此举在朝野引发的连锁反应。
丞相李斯侍立一旁,缓声道:“陛下,李默才具非凡,其所创‘雷火铳’,确有利器之姿。然,北疆军中,对此新器异议之声,亦不容小觑。王贲将军(王离之父,虽未在北疆,但其旧部影响力仍在)便有信来,言军中宿将,多忧此物靡费国帑,动摇军心根本,且其声骇马,于骑兵协同不利。”
这是来自军方内部保守势力的压力。
“此外,”李斯话锋一转,声音压低,“臣闻,宫中及宗室,亦有议论。言李默以一匠户之身,骤登高位,掌此雷霆杀器,更私练精兵,恐非国家之福……甚至有方士进言,此等雷火之物,有干天和,非仁者之兵……”
这背后的意味更加凶险,直接指向了李默的出身、权势,乃至用上了“天和”这等玄虚之词,显然是有心人在推波助澜,意图从根本上否定李默和他的技术。
嬴政面无表情,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案。他雄才大略,岂会不知这些言论背后的私心与算计?他看重的是李默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军力提升和帝国武备的飞跃。
“赵高。”嬴政忽然开口。
一直如同影子般侍立在角落的中车府令赵高,立刻趋步上前,躬身道:“奴臣在。”
“北疆工曹府,近来可还安稳?”嬴政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赵高心领神会,恭敬答道:“回陛下,李曹丞一心扑在铳兵编练与军械改良上,与蒙恬大将军配合无间。只是……朔方郡守那边,似乎对工曹府占用地方资源、尤其是新发现的矿脉,仍有些微词。另外,据闻有几位儒生游历至北疆,对工曹府‘重利轻义’、‘奇技淫巧’之风,颇多非议。”
赵高的话,看似客观陈述,实则巧妙地将地方官僚、乃至一些思想保守的文人,对李默的不满点了出来。
嬴政冷哼一声:“微词?非议?能造出强兵利器,保境安民,便是大义!传朕旨意,朔方郡守调任他处,新郡守需全力配合工曹府事宜。再有妄议工曹、阻碍军械革新者,以贻误军机论处!”
“诺!”赵高低头领命,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光芒。皇帝的态度已然明确,他需要调整某些策略了。
“至于李默……”嬴政目光重新落回简报上,“告诉他,铳兵成军之日,朕,要亲自校阅。”
此言一出,李斯和赵高心中皆是一震。皇帝要亲自校阅!这既是无上的荣宠,也是巨大的压力!这意味着,李默和他的铳兵,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