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暖阳(中篇)(2 / 3)
烫的铁水被倒进城墙前面的盆子里。只见一位表演者把手中白色的勺子伸向铁水,火苗子一下就蹿了起来。当他把一勺铁水奋力抛洒向城墙的时候,一颗颗珍珠般大小的红色水珠“哗”的一下,炸成了一簇簇小伞状的金黄色火花,顺着城墙向远处四散开来,游客不约而同地发出一片惊呼。
对于许多第一次观看打树花的人来说,之前的兴趣也许在于它有现代烟花无法相比的民俗表演性,没想到无论它的壮观还是璀璨同样不逊色于火力强劲的烟花,差别只是在颜色上没有那么丰富。为了营造更为热烈的场面,表演艺人会趁着前一场烟花还未散尽时,接连再泼上几勺铁水,让火花此起彼伏,错落有致,给人们呈献了一出别致的视觉盛宴。
“打树花”表演者身穿羊皮袄、头戴斗笠,用特制的木勺将高温融化后的铁水用力泼洒在坚硬的城墙上,1000多摄氏度的铁水打在冰冷的城墙上,迸溅出璀璨的朵朵火花,串起来呈树冠状,随后瞬间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中。表演者会在火花消散之前,打出一轮新的火花,连续的火花形成金色的“花雨”,在寒冷的冬日给人们带来丝丝温暖。
曾经以为“打树花”不难,把铁水泼到城墙上而已。待亲眼看到“打树花”表演后,才知道“打树花”对表演者的臂力和挥洒技艺都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需要具有很大的勇气,因此“打树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据当地人介绍,以前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过年,铁匠们为庆祝丰收,利用平时的打铁经验,发明了如今的“打树花”。
打树花表演之前的准备工作,也是用了心思的。柳树根做的勺子必须先在水里浸泡几天,之后再用慢火把表面烘干,这样勺子才不至于被铁水烧毁,而且勺把儿也不会太热。匠人身穿羊皮袄、头戴斗笠,这一身装束,就是防烫的。尽管处处提防,一场表演下来,表演的匠人多多少少还是会被溅落的火星儿烫着,因此,匠人的手背上总是布满了旧疤痕和新烫的水泡——匠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把美丽献给了人们。打树花,古老之花,更是匠人们的心灵之花。
打树花实际上是一项颇费体力的活儿,三位表演艺人为了让观众保持高昂的兴致,会接连轮番出场。在休息的空当,有位女士好奇地凑上去,想亲自打一回树花,没想到一勺铁水沉得她根本端不起来,只能佩服几位艺人在挥洒自如中体现出的一身超凡功夫。
出了中心广场一行人决定上车回去休息,明天去泡温泉多停留一天,之后的行程童煊就不陪同了,后天上午车队进京赴会,其余人乘车离开古镇继续旅行。
次日一行人约定好出发时间,提前用过早餐,带好必需品出发直接去往预定的汤泉。他们预定了当地历史最悠久的药汤泉,这片药汤泉上建造了仿古式建筑,建筑规模宏大,算是古镇的和新疆点之一。一行人下车在礼宾员的引导下进入大厅各自进男女更衣室更衣后去户外汤泉池享受。换好衣服的众人直接去了室外的汤泉,比尔自从出来旅游也不在只围着大哥转,此时早跟着新交的朋友一起去玩耍了,兄长们靠在最大半封闭的药汤池,这里与出口最近,安全性更私密,空间更大。比德坐在童煊身边,童煊的左边是菲尔,比德的旁边是希尔,龙钰坐在不远处和老大他们喝茶聊天,童煊放在一侧的手机突然响了,童煊拿过通讯器面色严肃接起,
“ 林老,是我时安,我明天上午出发下午到上京,现在在蔚县暖阳古镇,不着急明天见面聊。”
“ 时安,明天下午有个临时会议,涉及会前的准备,我想听取你的建议。明早军车去接你,你需要带多少人,我们安排车辆。”
“ 我和护卫一行13人,这些人您知道的,其他人不需要陪同。这次我有些物品没带,我直接去上京,有关细节我会让林奇去打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