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出游(2 / 3)
>
后院大殿为玉皇殿,单檐歇山顶,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板门直棂窗。窗台下垫角为水磨石,浮雕花鸟。檐柱柱础为覆盆莲花,柱为圆木,上有卷刹,侧角升起,斗拱为真昂四铺作。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美观,雕刻精细。殿宇粗壮的梁柱斗拱结构、门窗墙壁以及神台上镶嵌的浮雕砖饰还保留着宋金时期的建筑风格。
正殿内塑有玉皇大帝、普天星君。左右偏殿分别为三垣、四圣塑像。东西廊房为九曜星、六太尉和十二辰、二十八宿塑像。
玉皇庙所珍藏的宋、金、元不同时期的彩塑,具有非凡的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尤其是二十八宿殿的彩色泥塑,代表了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不仅对元之后的古代雕塑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对当今雕塑艺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间的260余尊道教诸神泥塑自成体系,艺术地展现了中国道教诸神系统。尤其是二十八宿泥塑,在全国现已发现的古代塑像遗物中尚属孤品,反映了中西雕塑艺术合流的轨迹,是一座奇特神妙的道教艺术宝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东垛殿是三垣殿,普通的说法是三元殿,奉祀三元神。三元又叫做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这是汉末魏晋时期天师道所尊崇的三个最重要的神只。殿里的塑像是宋代的作品,但是经过历代重装,已经失去了本来面貌。
西垛殿是四圣殿,奉祀天篷、天猷、黑煞、真武四圣。四圣是北极紫微大帝的四员大将,宋朝的时候受到皇帝的重视和提倡,在道教神只中地位显赫。神像是清代重塑的。
后院东庑的上三间是十三曜星殿,奉祀十三星君。塑像是明代的作品,其中金星、水星都是青年女性形象。水星形态端丽,神情娴静;金星手抱琵琶,神情抑郁。
东庑中三间是关帝殿,奉祀关圣帝君;下五间奉祀蚕神等,塑像多尊,大都是明清时代的作品。
后院西庑的上三间是十二辰殿,奉祀十二元辰真君,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只之神。每尊神像所戴的冠上都有图形,画着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作为标识。这组塑像是元代作品。
西庑下八间是二十八宿殿,奉祀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原是古代天文学上用来观察天体经纬度和四季运行的二十八组赤道星座,唐初五行家袁天罡把二十八宿与二十八种动物联系在一起,并在每个星宿名下分别缀以日、月、金、木、水、火、土,星座的名称由原来的一个字变成了三个字,而玉皇庙中的二十八宿星君神像是人物和动物形象的结合,这在国内是首例。光是这种形象,对研究道教的神只崇拜内容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艺术价值则更为重要。
该庙的精华所在,是全庙14座殿堂内保存的260余尊历代彩塑神像。从玉皇大帝、普天星君,到三垣、四圣、九曜、十二辰;既有风伯雨师、种桑养蚕、文贞、武道;也有高禖、马神、牛王、六瘟;几乎是汇聚人、鬼、神、仙共一堂。庙内除保存着这些数量众多的道教彩塑外,还存有大量的装饰性砖雕、石雕、碑碣和琉璃构件,其道教塑像之丰富,雕塑技术之精湛则为国内所罕见,是研究道教史和雕塑艺术的宝贵遗产。
在玉皇庙的艺术天地里,成就最高的当数元代艺术大师刘銮雕塑的二十八宿泥塑像。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第一次将天文学中观察天体运行、四季变化、经纬定位的28组赤道星座与唐代五行家袁天罡确定的21种动物同金、木、水、火、土和日、月融合于人,创造出有血有肉的“虚日鼠”、“房日兔”、“轸水蚓”、“亢金龙”等各种神话人物形象。在这些人格化了的天界神灵中,把老者的慈祥、妇女的端庄,文官的稳重、武士的威猛刻画的栩栩如生。再加
↑返回顶部↑